劍道練習開始和完結時候,頭巾,舖蓋著頭甲還是摺好放頭甲面金內? 很久以前看到多數人使用舖蓋的方式,但大概十多年前日本多數人使用摺好放頭甲面金內這方式。
現在網路上劍道活動照片,見到這兩種方式都出現而且混合存在同一場合,各劍會都依領教者喜好而跟隨之。
我亦被弄胡塗了,我是摺好放頭甲面金內派,見日本先生之道場亦如是。但也見很多台灣前輩和其他內地劍道俱樂部愛使用舖蓋著頭甲一法此舊方式。難道是復古,還是根本有些指導者亦不曉得已經改變了方式,依舊行以前之法。
頭巾漂亮,舖蓋時還可以,但頭巾殘舊不堪沒有好好處理的,舖蓋出來實在不雅。還是摺好放頭甲面金內收藏一點比較姿態低調,亦可能更合劍道之風格。
有高手能在此方面讓後學了解一下這手法之來龍去脈嗎?
現在網路上劍道活動照片,見到這兩種方式都出現而且混合存在同一場合,各劍會都依領教者喜好而跟隨之。
我亦被弄胡塗了,我是摺好放頭甲面金內派,見日本先生之道場亦如是。但也見很多台灣前輩和其他內地劍道俱樂部愛使用舖蓋著頭甲一法此舊方式。難道是復古,還是根本有些指導者亦不曉得已經改變了方式,依舊行以前之法。
頭巾漂亮,舖蓋時還可以,但頭巾殘舊不堪沒有好好處理的,舖蓋出來實在不雅。還是摺好放頭甲面金內收藏一點比較姿態低調,亦可能更合劍道之風格。
有高手能在此方面讓後學了解一下這手法之來龍去脈嗎?
3 則留言:
先澄清,我不是「高手」,只是就我所知的和大家分享,或能引起更有意義的討論。
傳統上,是採把頭巾鋪在面部上方的,歷史文化上的理由,我不甚清楚,但是,從科學或衛生的角度來猜,也許是為了讓汗水比較容易風乾等等。
記得多年前參加劉乾元老師和邱正雄老師主持的首屆大專生集訓時,邱老師曾提及,在戴上頭巾之前,頭巾上的字,必須是自己可以閱讀的方向,而不是隨機、胡亂地戴上。而且,在穿戴頭巾之前,要想想頭巾上的文字的意義,諸如:一期一會、以劍會友、不動心、無心等等。
我印象中,在那個暑假,因為每次都從同一側穿戴,我還因此穿破過一條頭巾,當然,我保留了這條頭巾至今,畢竟這實在是個很難得的經驗。
鋪在頭部上方的頭巾,字體的正向須朝向道館,也就是從自己來看,字是顛倒的。據邱老師所言,那是方便老師、對手或他人閱讀,是份尊重。
此外,鋪在頭部上方的頭巾,需用手部稍微壓一下,免得被風吹得隨處亂飛。
2002年時,我代表紐西蘭到日本參加外國人劍道指導者劍道講習會。在講習會裡,老師們的要求正是要把頭巾折好,放在面部裡,墊著下巴的位置處。
理由很簡單,就是不要頭巾亂飛,也不要看起來花花綠綠,或是因為有人沒有整理好,變得雜亂無章等等。
講習會裡的老師也希望我們回國之後,都能要求我們所屬的道館,依照這個方式,更改擺放頭巾的方式。所以,我所屬的懷卡托劍道館從那時期,便統一更改成這個方式。
後來,東京純正館的東出老師來訪,我向他請教了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把頭巾折好放在面部裡,是日本警察劍道界的傳統,因為目前警界在日本全劍連裡較有勢力,所以,全劍連便依這個方式建議大家。而日本的傳統,多是將頭巾鋪放在頭部上方。
孰是孰非?
結論是:二者皆可。只要同一個道館裡面,內部統一,採行同一個系統就可以,而不要混著用。
多次訪問紐西蘭的井上老師,也是這麼說的。
所以,我們懷卡托劍道館從2002年統一之後,就一直維持把頭巾折放在面部裡。
老師們也強調,別忘了入境問俗,有機會拜訪別的道館時,要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也建議要跟著做。
原來跟 警視廳 有如此千絲萬縷淵源,這一問長見識了。
但看到這摺放面金內方式應該是近十多年風氣,所以沒有頻密接觸東京劍道人的一些其他地區劍道場可能依舊跟以往方式,這就是原因。
我們也採用摺疊放面金內之方式,一看起來比較齊和簡,二來可能東京久明館影響吧,先生父親就是警視廳出身的劍道家。
另我轉貼你此回應文,謝,特告
續迷思
何以【續迷思】呢?
因為假如蔡兄之"入鄉除俗"論成立,言則便要在主客上來入位。重點在主場之慣常手法,客人宜跟隨。但我觀察的則有一些問題出現,例如香港劍道多數已經採用摺放面金內之方式很多年了,但今天中國內地劍道人來訪香港卻自己自行將頭巾放在外面的習慣照做,令到場地中五花八門不能整齊,此舉就已經違反了"入鄉除俗"論。
最後其實最重要是【梅菜】狀頭巾,攤開來倒不如摺藏,實在太有礙觀瞻和增添異味。
這個自我愛好不理主場習慣心態引申根本就是一種不【謹慎】,所以近年來劍道比賽中的劍道人越來越隨便站走坐都表現自我個性,什至午飯休賽間睡在賽場旁休息,禮儀全拋往九宵雲外。連講求紀律和檢點的一個傳統東方武術運動弄成如此美式快餐行為,則只會令劍道降格,韻味亦會大打折扣。
觀賞者可以自由奔放,但你穿著劍道衣和防具的便不應該如此放肆如一名街頭觀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