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03, 2008

劍道日語名詞"手之內"

先看一個寓言式故事:
「日本人抹玻璃手法很不錯,弄到玻璃很清晰,他們是運用抹布如洗臉般抹的。」
我們便開始使用運用抹布如洗臉般抹玻璃了,但發現玻璃依舊不太清晰。
原本我們洗臉時是習慣使用臉巾打圈抹的,
日本人則習慣洗臉時上使用臉巾下抹臉的。
「運用抹布如洗臉」便出現了動作差異,引致效果不同。


好了,回說劍道手之內

第一看八段 角正武先生一最近撰文有關手之内:

练就良好的掌腕动作(手之内)

从最近的指导教学中,有一个问题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该问题就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习惯手背向上地握着竹刀。大概因为有“握刀时两手应该向内拧”这一说法吧,实际上,这种动作是不正确的。

握刀时,首先应该双手合十,随后右手往前、左手往后地移开,而两手之间的距离,我相信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普遍来说有相隔一拳半的说法。然后以此状态握刀。其必须注意的是,两手手背应正对着左右方,并没有手背向上的握法。而手指用力方面,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不是使用拇指一侧(拇指、食指)的力量,相反小指一侧(小指、无名指、中指)应紧握竹刀。是紧握,而不是内拧。这一点希望各位练习者深刻地记住。

我经常会参与各类比赛和升段审查考试担任评判和审查官的工作,其中我看到在应考八段的修习者中也有不少习惯如双手内拧那样的僵硬握法。我觉得,如果时刻注意竹刀手柄上皮套缝合线任何时候都必须通过两手食指和拇指的夹角的话,绝对不会变成这种僵硬的握剑习惯。

若左右手使用了多余的力量,会破坏握刀状态的平衡,也会因此难以正确使用刃筋进行打击。左手力量过大则剑尖右偏、右手力量过大则剑尖左偏。而双手内拧的动作更会使手肘和肩膀变得僵硬。在中段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肩膀应处于轻松状态,因此两手手肘存在适当的弯度是必要的。

受“伸直手肘打击”的指导方法影响下,我经常会看到初学者们进行着手肘僵硬的打击练习,其实,手肘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适当的弯度

参考上面没有握刀状态下的图,将会更容易明白本文内容。挥刀时应以“唰”的一声把目标物劈开的心态将竹刀挥下,并时刻注意自己的两手手背有没有正对着左右两个方向。如果手背向上那样握刀,自己的手掌必然向下,这根本不是砍劈的手势,而是抚摸的手势!请大家紧记,正确的砍劈手势,手背必然是正对左右方。同样,在握刀时也要采用这种手势。



第二看《天才、羽賀準一の剣》dvd,

便是 須井詔康 先生示範之握劍。他是先使中指先夾劍柄再收無名指和尾指之握法,似乎和我們今天握劍法有異。



第三看日本明治年間珍貴古藉《劍法秘訣》

日本一圖書館網站收藏書中有一本圖文檔下載,乃明治年代千葉周作門人所撰之《劍法秘訣》,那種日文比較接近漢語文言文體,多漢字,其中握劍一段亦提及【中指】此個講法……



第四看香港一名曾往日本習古流武道愛好者云

日本傳統茶道中的茶巾,右手上左手下持巾把水捏出,可能是優雅和不想大動作和免水花飛濺出吧,況且茶道之茶巾並不大。乃不是如今天之慣常手勢將巾扭擰,言則那劍道術語中講及中段構持劍柄雙手,借茶巾手持法比喻上,是指日本茶道中之右上左下手勢,(茶巾をとって。右上と左下の端をつまんで持つのよ),那亦不去擰扭,是捏著劍柄。



第五看東京久明館長在溫州講習時一段記錄

持竹刀如持真刀,兩手虎口(食指同拇指的夹角)只要不成成英文字母【O】成英文字母【V】狀便已經正確,
自然地如此握去打擊,兩手“自然”伸直。



第六看在網上找尋到一段比較有見地,有關【手之內】之演繹強調捏

手之內(Te No Uji):指的是握竹刀的方式,運力程度及操使的手法。竹刀雖是以左右手來握持,但實際上是以十隻手指來操控。以一般習慣來說,姆指與食指最有力量,但在手之內理論運用上卻是相反,以小指最有力,
再者是無名指與中指緊束握持,大姆指與食指最輕地提持。如此地將意念灌注於竹刀。同樣的,一般是右手比左手有力,但實際上卻是左手的腕力與指力較重要!

手之內,擰劍,握劍的力氣:擰劍不是真的手往內轉半圈或1/4圈,而是握劍時略微向內轉,打擊面打到時手指頭再略微用力,好像是 一下的感覺。



第七看拙文兩篇關於劍道手肘傷患感悟

星期四, 一月 18, 2007
(一)劍道雙手應曲中求直

很多劍道人都聽過指導者要求揮劍時雙手要直,更有強調繃直或充分直,右手更甚。但見很多長年練習劍手,右手肘都有出現運動創傷,有些類似俗稱網球肘,有些則類似初期尺骨鷹嘴滑囊炎,有微鷹嘴大骨和周遭牽引發痛等前肘創傷。

起初有以為熱身拉筋不足,但跟醫師、劍友和武術友人研究一番後,發現此種傷患元兇便是右手發錯力(有時打空了之致拉扯傷累積)和“充分”伸直引起之後遺症。

中國武術理論中,衝拳不能把手肘繃直,要有餘地。現在看劍道也是同理,過直便是不合生理,便會引至筋骨傷痛。討論此點時,另一國內劍友記憶中,六年前我們日本老師在指導雙手打擊面部時,主張“自然”伸直,不是完全的直,總結就是強調“自然”和“直接”。

看到中、日此理共通,任何都不能超過自然,正如我前太極拳老師道出之拳理要訣 ”曲中求直”,這點亦是劍道人要注意的雙手動作。

劍道“構”時和揮擊時雙手必然曲中求直為上,此乃痛定思過,自檢後亦希望公開仍在雙手或右手繃直或充分直的劍道人去知道,不要以為這只是竹劍劍道一點致命傷細緻,其實居合道和拔刀道修習者皆要注意,其實拿刀劍長短兵者便要留意。

吾受針刑之苦時深知,再不自研檢,手則早晚自殮。


星期六, 一月 20, 2007
(二)再檢劍道雙手動作

今遇另一劍道會劍友,同樣出現右手肘鷹嘴牽引位痛,講開原來他最近半年開始打擊後把左右手繃直,使兩手腕向內側旋,問題便出現了。似乎很多劍道人把【手之內】錯誤演繹了,真刀柄不是圓形,竹刀是。據搜尋網上資料,有提及【手之內】講真刀斬物時之握斬入至出之控制角度。

握竹刀只是擊不是斬,所以有人以為擊棍般兩手腕向內側旋,這不是【手之內】本義,持竹刀如持真刀,兩手虎口只要不成成英文字母【O】成英文字母【V】狀便已經正確,自然地如此握去打擊,“自然”伸直,那手肘便不會痛了。

至於型成右或左手網球肘,即前臂牽引時發痛,應該是在劍道從上往下揮擊時是上身過度躍高而下腰胯未曾跟上或使用上,使力在手臂過度承擔。這樣前手牽引的筋肉便勞損發痛成炎症。必須重檢自己腰胯和腳步功夫,上身鬆下盤穩才正確,反之只消手擊時力過度,便傷害了筋膜。


第八在最近一篇台灣網上劍道人blog一文 "什麼是手の內?" 中有一個台灣劍道人回應如下:

2008/04/03 22:17 回應 檢舉
拜託大家~ 過去一整年日本諸多高段老師已經盡力減少用"擰茶巾"的方式來形容手之內因為所謂的"茶巾絞"是指"日本茶道"的特有動作跟一般人"擰毛巾"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由於擰茶巾的說法流行至少十年以上許多八段老師近期才在新的高段者考試中發現不對勁深感事態嚴重過去一年以來四處重新宣導手之內的動作並盡量減少以擰茶巾的方式形容 (因為現代大部分人不知道茶道的"茶巾絞"是怎麼一回事) 拜託大家在教新人的時候多多注意一下,避免新人誤以為"擰毛巾"的動作就是手之內。




一口氣寫下上面【八】個不同有關劍道手之內資料,和那文首寓言,其實想講一下,似乎日本劍道手傷患者比率不及海外多,那是否出現在語言上之誤會使這點細緻動作產生了差異,引起誤傳呢? 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


相關昔日文章、網路相關文章和留言:
握劍之法
练就良好的掌腕动作(手之内)角正武
劍道_手之內
劍道覺迷札、卷六、握劍之法
什麼是手の內?




網路上久明館館長久保先生握劍示範照片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你真的是劍道高人? 還是光說不練的那種!

好奇冒犯了,請諒!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吾先生乃高人,五十多年劍齡。吾廿年吧未能勝先生,仍在【勉強】中。劍道很難乾說不練,否則沒有體會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