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28, 2011

維護著人人能平等自由至富梯階便沒有仇富市場


維護著人人能平等自由至富梯階便沒有仇富市場


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應該是近期忽然仇富之伏線
昔日社會,年輕人會被教導要不怕吃虧,便能學習到更多新事物,形成日後之行走江湖本錢,所以不少白手興家富商的故事中,都有描述其年輕時的待人接物上學會不去斤斤計較,就算吃虧也不打緊,只要有學習機會和有商機,年輕時代未發達的富商,就是經過一番歷煉。

當時社會的思想形態,只需要回顧那批所謂粵語殘片,是時代劇情那種,就是跟今天社會的情況大有出入。昔年社並不富裕,人人都願意去挨世界,而且大多數善良者都甘心守本份,至於致富,則如同永恆,和今天人人皆想致富的思想,沒有多少分別。記憶中我們的上一代,「人浮於事」是他們的口頭禪,可見昔日社會過著是什麼的日子。隨著經濟步伐加快,一切都似乎進入小康,整個社會都充滿著朝氣和機遇,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來臨。

但是今天香港經過交回中國之後,也配合上全球傳媒和資訊之突飛猛進,引至道德操守形態都有變,傳媒著重生意收視率,揭秘式滿足人類好奇八卦節目和手法,層出不窮,再者政治人物亦加入如藝人行列,人氣指數比人格指數更重要,政客豈可三日不上報,這樣的環境慢慢培育出新一代香港人成為不會去吃虧,懂得追求平等,再者富人一舉一動都被當新聞,那仇富思想開始萌芽,不吃虧的人不會去跟你挨世界搵食,另一方面政府施政亦令香港人越來越沒有挨世界搵食空間,過度規範下便只消大商家能從中應付,形成一面倒,富者越富,貧者毫無機會,仇視富人便一定有市場。

政客鼓吹福利主義,又是散播仇富種子,福利主義就是搞共產,將社會富者之金錢取來分給窮人,美名照顧,實際引發貧窮者不再守本份,直接理直氣壯去所謂爭取福利。這點是在沒有出路又不能坐以待斃下,唯一的生存方法,那整個社會便失去平衡,年輕和火大的人當然衝擊政府,難有效益下便轉移衝擊大集團諸等富商。

原本能守本份的向上機會被劃死,便有如加重了階級分野,有分上、下兩流社會,所謂深層矛盾應該是這個。香港曾經如美利堅是人人夢想會有機會發達和發展的天堂,現在日漸失去活力和自由,法律又偏向被有錢人鑽空利用,那貧窮者只能吶喊,中產者亦一肚火,貧者還可以要求福利,中產就是只有看沒有份分,又失去致富機會,不需要再描述下去吧!


平等思想混淆不清的70後和80後
廿幾至三十幾的香港人,對香港黃金時代比較陌生或者根本沒有接觸過,他們卻往往成為現今政客拉攏之對象和票源,口講追求公義平等,但對其中真正含義卻被福利主義主導了思考方向,是混淆不清的一幫理想中青和年青人。

社會人懂得爭取自身權益是好事,但潛越身份去干預非份內的事便並不是好事,投訴文化就可以說是這方面的表象,因為社會現在已經成為權術社會,投訴便是其中一種手段,去引發傳媒和政治層面批判,可以說有不少心術不正者或過份自我澎漲者都善用投訴手段來到達其目的。香港的教育、學府就是被那些投訴型家長玩弄至投降的,家長講權益,其實是自私,漠視教育者尊嚴,最終害處出現害回自己兒女,得不償失。很多學校之體育堂明存實亡,就是怕了一旦學生有什麼損傷,被怪獸家長投訴到關門大吉。言則這種過份行為,又算是什麼的一種公義公平呢?

投訴文化是含有仇視成份的,最荒誕的便是那班所保護自身權益者,對國家、政府、公營機構、私人公司等等,其角式扮演著什麼性質的運作,都不清不楚下便如政治人上身般咀瞼,搬出一套鬥爭姿態,這種可戲稱之為「紅衛兵式思維」,因反而反是也,中間暗處私心支配著口中的公義。筆者曾遇這類人,其付出的些少金錢便是要求獲得其利益,一旦有枝節不順利,便會質疑其權利受損,更會要求組織透明度和交付賬目......相當熟悉的情況和用詞呢!因為整天在報章上都看到,市民向政府部門質疑、消費者向大機構質疑、政客之言論等,俱是如此模式。但中間有人弄錯了公、私之別,因為不是所有機構都是公營的,或者不是所有組織都受政府資助的,向這種受到納稅人金錢的機構、組織要求透明度便正確,向私家機構要求便是錯誤,思維混淆。這如光顧一所茶餐廳,飲到的奶茶不合心水,便向茶餐廳投訴,要求其公開其購買什麼茶葉,又要求查賬目,如此不被人踢你出馬路至怪,但所謂權益上腦者就隨時懷這種思維。

引申這類思維模式,便出現一批要求大集團透明度和什麼什麼的人,但他們真的正確嗎?行為上真的無私嗎?其實要有保留。

富人、窮人皆不能無仁德
關於富人,自古有明訓,賺錢不能傷天害理,但今天是否個個富商都在做傷天害理行為呢?孔子曾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可以說出仇富的兩面,富人不仁德,那仇富必然引發。窮人不勞力工作脫貧,心有想富之念,而將目光謀注富人,也是不合仁德之行為思想。

這種古語,什麼仁德,根本就是基本人格和取向,所以「仇富」其實不是正常的社會取向,同樣引發人家仇視之富人亦不正常。可以說今天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已經被扭曲,老中青三代都失去了守份的約束,人性之貪、嗔便流露於整個社會,成為主流。昔年社會則那是一個貧富都比較守份社會,不常見貧富對立,可能往昔人性比較單純,今天人性就是複雜,真不知道如何形容,這是進化還是退化,應該算是智能進化而道德退化。


貧可樂、富亦寬的時代已結束
筆者兒時經歷是香港貧亦樂的時代,長輩人人勞力工作或做買賣,我們孩子亦會快樂地去享受做暑期工或兼職來賺錢,並沒有出現去向社會機構取什麼福利,起碼有手有腳,便維持著一點窮人的尊嚴。這個在今天社會,似乎尊嚴不值錢,人人伸手無底線,縱觀現象可以說昔年在香港從大陸來的上一代,就是逃避共產赤化而來,分分鐘曾經是富裕人家都落難至從頭再起,所以沒有仇富或要社會照顧意識。但今天從大陸來的香港人,卻染上了共產思維,便覺得富人太富則應該共享其財富,向政府取福利是天公地道之事,他們的存在如正正就是需要照顧的一群,他們整天就是不快樂和不知足,如佛經所云陷於惡趣。

今之富人亦放棄了寬容哲理,以賺盡來顯才智,那是昔日富人有所保留的手段,昔日富人怎麼樣都會保持低調形象,和直接施予幫助窮困者,不似今天富人捐款都懷政治目的似的,對社會只小施小惠,更時常以市場運作來做擋箭牌,所以這些是看錢財什緊的吝嗇富人,便被社會人士覺得他們在巧取豪奪,也因不「寬」引來仇視。那個貧可樂、富亦寬的時代已經結束,隨著越來越多人和政客鼓吹福利主義時,香港已經出現共產形態危機,這便再不是那個自由發展、機會多多的神話港了。

所謂香港精神,不是仇富,是維護能成為富人的機會,那條人人平等的自由至富梯階。



草草一刀(2011)撰





2 則留言:

Oni 說...

可否借以轉載?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可以,註明轉自新書【大仇富】書中一文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