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21, 2013

【轉貼】劍道的武德教育 第一章 劍品論


 
 
劍道的武德教育 第一章
劍品論 

 劍道—勝之以武或勝之不武

  凡習劍之人皆知,劍道的中心思想為“始之以禮,終之以禮。”但是,如果問起來,應鮮有人知道,劍道學習與修鍊中為何如此強調禮的重要性,其實,簡單地說,劍道以禮待之,以禮視之,以禮持之之故,乃是因為,一但失去禮的約束,劍道就會成為一種可怕而傷人的活動了。在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葉問嘗言“功夫,一橫一豎”說的真好,劍道何嘗不是如此,這也就是以往日本人練劍時稱為什麼稱作“合同練習”之故;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 因此我個人認為舉凡練劍之輩必須先了解此一道理,進而建立正確劍道觀念,才有資格成為一真正的劍道家。正如古云“王道之士以禮為本也。”⋯⋯

然而,在台灣劍道的練習或比賽中經常見到一些不適宜的動作或行為,雖然有一些的動作並不犯規,但是,這並非在品格劍士的養成中應有的態度及行為。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方式,實不可取,簡而言之,劍道的目的不就是培養堂堂正正的人格?所以劍道比賽應該要勝之以武而非勝之不武。

  試合中有些選手常常會使用一些不乾淨的小動作來獲取利益,諸如:
對手舉劍打擊時給于刺擊(迎え突き) 或以劍尖頂住喉嚨。這是許多選手甚至老師喜歡使用的動作,藉以阻止對手攻擊面部或使對方不敢攻擊,殊不知,這種行為在劍道規則中是違規且禁止的,一旦對手怯於攻擊,他便肆無忌憚的攻擊對手。

  劍鍔交接(鍔ぜり合い)後,彼此點頭同意分開,可是,在分開的過程中突然偷襲對手。雖然,兵不厭詐,但是這種小人之舉實在令人瞧不起,有幾位年輕的選手就很喜歡用這招在比賽中偷襲對手,令人不齒,讀者們應該和這幾位選手交手過,吃過虧,心理也應有數是誰吧!


見對手立於邊線旁,便藉由打擊後之体当たり,將對手推出場外以獲取優勢,更惡劣的是藉由体当たり將對手撞倒在地使其受傷或棄權,正是所謂為求勝不擇手段,這種人實在是不配稱為劍道家。

  在許許多多的比賽中最糟糕的就是在賽程上動手腳,我們常在比賽中發現一些很奇特的賽程安排,比方說那一些隊伍常常被分再同一組,那一些選手,奇怪,籤運老是特別好,或是主辦單位為了某些特定人士的出線所做的護航,林林總總屢見不鮮,這些要面子不要裡子的現象都是有違劍道公平、公開、公正的精神,任何劍道的練習或比賽都是在蹲踞之後開始的,而蹲踞本身所揭諸的正是劍道的公平、公開、公正的精神表現。

  劍道的劍品和風格和態度不是只在升段考試時才刻意表現出來,而在任何時刻都要求自己努力去實踐劍道習武傳德之宗旨,你的一擊應該是令人佩服或欣賞,和你練習或比賽讓人如沐春風收益良多,倘若只知使出些小動作來阻止擾亂對手,或是任何練習都要擺出一幅高段的樣子,只有你自己打到才算數,如此則有失自己劍格讓人非議而已。

  事實上,日本人所謂劍道品格的修養,是以孟子論為依據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正是仁、義、禮、智、(信)的開端,應用在劍道的比賽或練習中” 惻隱之心是對於比你弱的對手心存憐憫,你就不會做出傷害對手的舉動。羞惡之心則是不屑藉由雖是沒有犯規的情況,但卻是使用卑鄙的手段獲取利益好處或佔對方便宜,而應該是正大光明的態度與對手公平競爭。恭敬之心就是有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心態來對待你的對手,欣賞與學習對方的優點,以禮開始、以禮進行、以禮結束。(我認為這點比日本人高明些) 。是非之心則是能夠知道或判斷在比賽或練習中什麼行為是對的,是可行的,什麼動作應要避免。

2010世界盃的裁判講習在台灣舉辦,有台灣的劍友問藤原崇朗範士,關於一些的動作算不算犯規,藤原範士給了我們提醍醐灌頂的回答,“你問的這些問題很奇怪,因為在日本比賽中沒有選手會做出這些行為或動作。”真是令人汗顏,這正是所謂心被污染,劍就會被污染的寫照,每個人上場時應該心繫“秀劍品、展風範”的原則,做出“懷坦蕩、磊光明”的態度去和對手比賽才是。

  在一代宗師的電影中,宮二所說武學有三境界與目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劍道的修練也應如此,換句話說,練劍的目的不在於打敗多少對手,稱霸多久劍道武林,而是在於要將練劍所得的道,用來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改進我們的生活方式。

  劍道的劍品就是個人人格特質的表現,每位劍士都應努力修練成為典範。儒家對於人格特質的培養和薰陶特別重視,日本劍道對於劍士的培養亦然。初學養性、入段養正、中階養志、高段養德,我想是所有劍道人培養劍品最好的目標和方法。
 
 
 
原文來源:
 原始文!作者為 舞鶴劍道館館長 台大劍友會會長 申馥華先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