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03, 2007

澳門街與牯嶺街的濕鬱夏夜



曾經澳門的夏天是這樣的,大榕樹和鳳凰木下到到處處蟬鳴,很多平屋花園一堆堆橙紅色的炮仗花,一串串在出牆向路過的人招搖弄姿,孩子最愛拿下未開花的蕾來踩,卜卜連聲便是炮仗花名之來由,真正名稱卻不曉得。至於鳳凰木的花瓣亦是一個發聲玩意,一手握空心拳,置一塊大的紅紅花瓣在拳上虎口和食指圓位,微塞進一點,另一手大力以掌拍下,卜又一聲如玩具槍聲,嚇人一跳,孩童便樂壞。最不好玩是榕樹下的榕子,弄到一鞋鞋底如踩了狗屎,感覺不好。那時亦有很多大紅花,那種夏威夷大紅花,南灣工人球場內一角有一大株,培道學校上體育課時,一班小鬼最愛來此採花密,花摘下把底花鍔去掉,送口一啜便有香甜花密小滴到口,那時從未聽過污染和農藥等字眼。今工人球場已經移平再蓋成了新葡京,真是什麼都不能逃出經濟發展的魔爪。

那時我居於崗頂,記得可在街旁理髮,幫我修理的叫老李伯,老李伯最受崗頂區居住的孩子歡迎,因為他檔中最多漫畫小書,小兵張咔、西遊記、七俠五義……當然還有一大堆我家捐贈之「小朋友」週報,似乎老李伯顧客中以男孩居多,可能他根本手藝不大靈光,個個出品皆是平頭陸軍裝,但人浮於事的年代,街坊也樂於當幫忙他生計,叫孩子找老李伯剪髮。老李伯檔口在山崗斜坡腳下,再下點便是那種街邊木板蓋成的士多,叫萬記,糖果、話梅、吹波膠、555香煙和斗令抽獎便是萬記的記憶。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零碎澳門記憶,但今故地重遊時,很多地方已經改了面貌外觀,還好我爸爸生前拍攝下大量當時的黑白照片,可以重現昔年仍然小鎮風味的澳門各地區,昔之南灣茶座冰室處處是乘涼之場所,高大之南灣地標銅馬亦已經回了葡萄牙,西灣長堤的蔥藍暗綠,夏夜一家人乘三輪車最愛去,忘不了那不知名阿伯的售賣禮記自製冰淇淋的單車檔,這些才叫冰淇淋。

何以突然寫一大堆昔日澳門風貌,因為這些感覺和台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出來的昔日台北光影,十分有一種神韻上相似,就是那個年代。導演 楊德昌剛終年59而逝,否則應該找他拍攝一部〝澳門街123的故事〞,一定在鏡頭下還原到那些逝去了的澳門街那一時代回憶,如沒有錯,迄今尚未有一部如此拍攝澳門那時代的電影呢!

我年幼依稀記得澳門崗頂一個無風悶熱夏夜的記憶……那時崗頂孩子走出街玩是平常安全的事,家家戶戶不閉大門,大人亦飯後坐屋外乘涼閒聊,那時未有電視只有收音機澳門綠川電台傳來的廣播。一些橫陋巷老屋的門口仍然有橫閂間木閘,那種傳統廣東嶺南房屋風貌,細時暑期晚上便是時有隨同巷鄰居的大姐姐朋輩,夏夜串門子。印象深刻一幕是我認為一個最漂亮的大姐姐攜伴我和另一街坊女孩,晚上,去一巷中穿越那種木閘老房子,另有兩三名大姐姐早在那房中,她們給予我們喝美味的亞洲沙示汽水,她們開啤酒來慶祝似的飲,另一邊她們放置一張黑膠唱片在一部唱機中,播出一些節奏明快的英文歌曲,她們立即很開心很興奮,這一班姐姐便扭起腰和屁股隨節奏跳起舞來,還是最漂亮的大姐姐跳得最好看,臉上笑得最甜。濕鬱的房中伴著不知名歌曲,大姐姐見到我呆呆捧著沙示看著她跳舞,她一頸汗跳皮地走過來笑著地捧親了我的小臉一下。她名字我忘了,樣貌也記不起了,但我仍然記得那晚的歌曲,濕鬱感覺和她的熱騰騰面頰,而且記得聽父母談話中謂她跟了飛仔,大肚了,打掉孩子,嫁了另一個美國金山回來的某著名老店的第二代少爺,其風光地去了美國。長大後我知道歌是貓王皮禮士利的流行歌曲,很好扭的搖滾。那晚有播到一段慢歌旋轉,很優美和幽怨的,漂亮的大姐姐在隨亨著,她英文不壞,是聖羅剎女校讀書的,當年我小學三年班,那歌在後來我懂得聽歌時知道叫「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影像吧!時代沒有分什麼地方的,一切都曾經在一些悲情的城市中發生過,就是冥冥中有那種微妙的串連。今就算居香港,或工作在日本時,夏天每聽到蟬鳴,仰望白雲,我心都會瞬間飛到兒時澳門的那段時空中,我永遠忘不了的夏夜,shell I come back again。最後,亦永不會忘記這部電影,和網上巧遇穿插連上的一切。

七月三日了,香港今被大陸共產黨收回管治十年零三天,不知道牯嶺街當時是國民黨政權登陸管治台灣後多少年多少日?


8 則留言:

匿名 說...

小時候住在"水,荷,雀"區的景象一下子回到腦海中了. 記得禮記雪糕的紅豆雪條, 芒果雪糕及紅豆冰嗎 ? 以前玉泉忌廉加上一個椰子雪糕已是天下第一美食了.
當年無風悶熱夏夜也不覺得是苦事. 冷氣(空調)只是酒店或戲院內才有. 所以去平安戲院看西片是一周里的大事. 自已有幾毛錢就去東方戲院看近衛十四郎扮柳生十兵衛的武打片啦.

說起來好像是昨天的事.. 時間過得真快..

匿名 說...

懷念昔日國華戲院對面的【超記雪榚】
還有新橋的白粥、豆沙角.....那宵夜檔
東方戲院前之大堂石階,旁一段長命斜石仔路直上便崗頂了。

看來整理一下回憶,應該可以寫出一篇【澳門街123憶舊】

匿名 說...

昔日國華戲院對面的【超記雪榚】老板"雪糕超"可是大大有名的人士 ? 嘿嘿..

我就不太喜歡【超記雪榚】了. 因為糖精太重. 尤其是雪條..有點苦澀味. 不過因為舖位的位置一流. 所以生意比禮記還要好.

"新橋的白粥"即是目前的盛記(分店眾多) 吧 ? 由街邊檔轉為連鎖店風味自然大不如前了.

荷蘭園正街百老匯戲院附近有家叫"白宮冰室"的. 你仍記得嗎 ?
兒時經過很喜歡店外以不同顏色的屈臣氏果汁作裝飾. 十分搶眼奪目. 往左面走有間萬利士多. 有出名的牛肉粒及齋雞粒超好食.
當年在百老匯看黑澤明的"七武士","用心棒"時..一邊吃5毛錢買回的牛肉粒..真是滋味無窮,

以前的店舖多數是以黃色的電燈泡照明. 看完戲後往塔石球場方向走回家.看到那暖暖的黃光夾雜著水銀燈. 感覺特別好. 馬路上只有稀少的車輛及巴士. 沒所謂空氣污染..抬頭仍可看到星空一片..
現在你去新建的塔石廣場看看...唉..不說了.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白宮冰室....仍有記憶。
【黃色的電燈泡照明走回家看到那暖暖的黃光夾雜著水銀燈的感覺特別好】電影中可能可以重現,但今天澳門街一直改變,很多景觀已經失去,可能需要電腦合成,但效果一定不及實景,看來要拍一部那時代的澳門電影可以一部份在澳門取景,一部份往葡萄牙和廣州一些舊區拚一些當年澳門出來。

匿名 說...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一看再看就是希望尋找這種感覺.

Nat King Cole, Yemj's Theme...張曼玉的旗袍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花樣年華 味道似乎不足以代表澳門那時代。

依莎貝拉 拍到一點稀有的澳門風額和特色,但皆是收返前景觀,不是那個時代的澳門街,真正123事件的那段時空。

新馬路、中央酒店、金白拿前銅像空地、平安戲院、東方戲院、石仔路、南灣茶座、西灣提岸、一街單車(黑加路)、主教山、峰景酒店、利民飯店(西洋銀行對面)、高級住宅之二龍喉、戰後貧民平房之台山,塔石一帶,還有一段 印尼仔回歸澳門時代、士多將飲冰或汽水放膠袋飲,飲99汽水、亞洲沙示的快樂不知日子的時代。

匿名 說...

想當年, 除了亞洲沙示汽水外還有白檸汽水及屈臣氏姜啤 (棕色玻璃瓶). 喝一瓶沙示因為貪它夠大支.可以與其他小友分享. 那時大伙都很窮. 但覺得很開心.

懷舊亦是一種樂趣吧. 是嗎 ?

匿名 說...

當時除了亞洲沙示汽水外還有白檸汽水及棕色玻璃瓶的屈臣氏姜啤. 喝一瓶沙示因為貪它夠大支.可以與其他小友分享. 那時大伙都很窮. 一支雪條也要和妹妹共享. 但覺得很開心. 早上在得勝花園葡文小學門口的小食檔有豬仔包夾齋. 那橙紅色的齋叉燒. 酸甜的味道仍記得很清楚.

整套"依沙貝拉"都是在崗頂/勝味基街一帶拍攝的. 當然少不了婆仔屋啦.

想不到我的小鄰居也成了影后..哈哈.

懷舊亦是一種樂趣吧. 是嗎 ?

利民飯店(西洋銀行對面)? 是利為旅酒店(Riviera)吧?

http://www.macauart.net/CH/AH/PM/work7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