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08, 2006

殷帝三劍中第三劍劍名之辨證(續)

下乃 倉海君 給 拙劍園 昨日一文〈殷帝三劍中第三劍劍名之辨證〉之留文:

【我一介書生,只懂紙上談兵,豈有什麼「高見」?但能跟劍道中人論劍,實為人生快事,所以也不妨有話直說了。

1. 查看《說文》,「宵」和「脊」的篆字除了下半部的「月」相同外,實在很難稱得上相近,還是請各位自行查證一下再作判斷吧──有趣的是,我反而覺得兩字的「新細明體」很相似呢!至於「勾踐」寫成「鳩淺」,我認為和溫州劍友原來的論點(即「形近相混」)無關,因為「勾踐」、「鳩淺」只是古代漢語常見的「同音假借」(其例可上溯至甲骨卜辭),根本兩者都正確,沒有爭論必要。

2.斷章取義地解釋一個詞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根據《列子.湯問篇》相關那章的前文後理來判斷(1)。我不認為這三把劍確實存在,它們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像是「道」的隱喻,是作者藉以說明「道」有三種層次的形象化語言。這不純粹是我的私見,古往今來一直都是如此解讀的。如果這些劍是實體,為什麼故事中的來丹拿宵練去擊黑卵及其子時,會完全不能傷人分毫呢?這不擺明說這是個寓言嗎?

3. 我仔細讀了溫州劍友的意見,發現他說:「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指入夜後燈光或月光照射下,才現出劍刃的輪廓。」這兒有兩個問題:一者,我的版本是「方夜見光(不是方)而不見形」,是劍友一時寫錯了,還是另有所本?二者,劍刃薄,為什麼日光下會只見影,而在月光或燈光下才會現出劍刃的輪廓呢?劍刃厚薄、光線強度和劍的「能見度」有何關係?

4. 最重要的問題:「脊練」一名的來歷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在深入討論之前,這是個不能迴避亦是第一個必須回應的問題。因為既然各種通行的文獻都只記載「宵練」一名,那麼提出異議者就要先表明身份,拿出證據,而不是糾纏於各類「形近相混」、「同音通假」等臆測中。

我希望這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論,而是「求同存異」的交流。大家理性地、愉悅地講出自己的意見就行了,不必要以說服對方為己任。不才管見,斧正是祈!

注:
(1) 魏黑卵以暱嫌殺丘邴章,丘邴章之子來丹謀報父之讎.丹氣甚猛,形甚露,計粒而食,順風而趨.雖怒,不能稱兵以報之.恥假力於人,誓手劍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絕眾,力抗百夫.節骨皮肉,非人類也.延頸承刀,披胸受矢,鋩鍔摧屈,而體無痕撻.負其材力,視來丹猶雛鷇也.來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過矣,將奚謀焉?」來丹垂涕曰:「願子為我謀.」申他曰:「吾聞衛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寶劍,一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奚不請焉?」來丹遂適衛,見孔周,執僕御之禮,請先納妻子,後言所欲.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擇;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來丹曰:「雖然,吾必請其下者.」孔周乃歸其妻子,與齋七日.晏陰之間,跪而授其下劍,來丹再拜受之以歸.來丹遂執劍從黑卵.時黑卵之醉偃於牖下,自頸至腰三斬之.黑卵不覺.來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於門,擊之三下,如投虛.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來丹知劍之不能殺人也,歎而歸.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我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疇昔來丹之來,遇我於門,三招我,亦使我體疾而支彊.彼其厭我哉!」 】


回 倉海君:

溫州劍友也對貴文謂"很有道理"。亦謂同一篇古文,本來就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列子》裡面說的這三劍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問題。


我則應為這是有趣之文字懸案,三劍當然不曾在於世 ,只是比喻。而且當時語言發音也難以有資料去參考,這個名字在文人和劍人心中正正可能是心中已有山再看山,同樣是山卻感受不同。

很好玩的一次討論,亦豐富了我的知識,可樂也,也給看官一個新題材了解中國古文化之妙。

百分百同意閣下之見"這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論,而是「求同存異」的交流。大家理性地、愉悅地講出自己的意見就行了,不必要以說服對方為己任。" 這個point就是華人DNA中比較缺乏的,以至【和而不同】乏立足之地。

圖:真實之"秦俑坑出土長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