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劍園 什少轉貼整篇文章,但下一篇寫得太好了,不能不廣給有心人看。
中華武術之悲哀 (轉貼)
作者:桑新 文章來源:武當
原文出處: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06
轉載自澳門劍道討論板:
http://www.macaukendo.org/forum/redirect.php?tid=9140&goto=newpost
我們所講的中國傳統武術,指的是中國民間傳統武術。“民間”,是泛指官方之外的三教九流,“非官即民”。中國傳統武術的靈魂乃在“文化:’和“技藝”兩個方面,這也是它在歷史上歷盡劫難而不死,硬撐到今天,仍被世人青睞的主要原因。從文化方面講,中國傳統武術不是單純的武鬥之術,它的文化歷史主流,逐漸發展成為對天人之“道”的體認,武術的運用是“替天行道”,站在正義的一邊,正統的一邊;武術的演練是“以武演道”,表達和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武術運用的終極目標是“以和為貴”,揚善除惡,不但使敵我矛盾化解,而且也要使身體的矛盾化解,追求健身和長壽。從技藝方面講,中國傳統武術顯示的不是單純的敵我搏鬥之技術,而是不斷研究探索人體醫學、人體力學、人體美學、人體功能學的奧秘,體現綜合性的完美,並盡量發揮到極至。傳統武術中的內功軟、硬、輕功的表現;武術散手與武術點穴的絕招;有些武術絕招既能傷人又能救死。如此等等,無不顯示出一種精絕的人體綜合技藝效果。概而言之,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化技藝蘊涵,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遵循傳統的道德倫理;二是表現技擊的精絕技藝;三是追求幸福(健身養生、安居樂業)與自由(不受欺壓與管束);四是無政府主義的松散民間性。中國傳統武術擁有的這些本質特征,賦予了它生命的活力,也體現為生存韌性,才能使它沿著歷史一路頑強掙扎硬挺了過來。這段未完的歷史,可謂一路辛酸一路悲歌。
之一 摧殘鎮壓中的殘喘
在中國長期的封建歷史過程中,武術本質上就是人民大眾用來保護自己,謀求生存的一種技藝手段。也即是說,在自己的利益遭受侵犯時,他們往往利用所學之武術進行自衛反抗。歷史上,無論是歷代的農民起義,或是元清兩朝的反抗異族掌權,本質上都是壓迫與反壓迫的階級鬥爭、民族鬥爭,都是百姓維護自己根本利益的表現。在皇本官本主義的社會中,這就必然遭致統治階級的摧殘鎮壓。《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稱,秦王“墮名城,殺豪傑”,“收天下兵,聚之鹹陽”,“以弱黔首之民”。
《魏書·釋老志》說,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太武帝在長安某寺院發現大量武器,因此懷疑寺廟僧人與叛臣合謀作亂而予以鎮壓。《魏書·肅宗本紀》還說,“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而予以鎮壓。到隋朝文帝時,一再頒布“戎旅軍器,皆宜停罷”,“人間甲仗,悉皆除毀”的禁武令,甚至連街頭角抵之戲耍都被禁絕。在唐代,最有名的為瓦崗寨農民起義,起義的成員都是武林高手,最後或被鎮壓或被收買,使起義以失敗告終。宋朝時的梁山起義,一百單八名好漢,個個武藝超群,各有絕技,最後也慘遭鎮壓與瓦解。元代蒙族入主中原,為鞏固其統治,防止漢族民眾以武術造反,官方加強習武練兵,卻嚴禁民間習武。據載,自元始祖忽必烈中統四年至元順帝至正五年(公元1263—1345)的八十余年間,曾多次頒布嚴禁漢民私藏武器與習武的禁令,對習練攻防武技者杖革七十七,對私藏鐵甲弓矢者即行處死,處罰非常嚴酷。明代燕王朱棣欲“清君側”之時,武當道士張三豐曾給建文皇帝發過警示,讓他提防朱棣謀反。朱棣篡位後,擔心建文皇帝與張三豐暗中聯系,策劃復辟,故以大修武當山為名,派軍人數萬參與修建武當宮觀,暗中窺察防範道佛二家與民間組織的復辟活動。在這種大勢壓境的情況下,武當山道士的習武活動幾乎徹底停止。聲名顯赫的武當拳法一時沉寂。滿清入主中原之後,民族矛盾突出,漢人普遍不滿,著名的太平天國、白蓮教等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可以說都是利用各家的武術絕技,與清廷展開的殊死鬥爭。結果一一慘遭鎮壓。武當山一些道土就因為參與反清復明運動而遭到鎮壓,有的集體撲岩而死,有的遠逃東北長白山中。我們還知道,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的陳王庭還帶著官兵鎮壓過李際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這些農民起義失敗也有它自身的缺陷,但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則是最根本原因。中國傳統武術由此遭到扼殺與壓抑,逼使幸存的武術門派與修煉者不得不常常轉入地下。
之二 排斥扭曲下的異化
傳統武術不是遭到扼殺摧殘,就是遭到排斥扭曲。歷史的河流緩緩流入二十世紀,在中國槍炮漸興,冷兵器時代結束,武術強身健體功能凸現的中華民國時代,武術發展曾一時步人良性軌道。據《中國武術史》介紹,在民國初期,因當時各界人士倡導“強國強種”,中國傳統武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並被官方定名為“國術”而加以鼓勵和推行。上至中央,下至各省市縣都設立國術館,把少林、武當等各家各派的武術掌門人請到國術館任教,內設少林門、武當門。同時安排一些德高望重的將軍和政府要員兼任館長,大力普及弘揚傳統武術,並將其引入軍旅訓練。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武當山紫霄宮就有國民黨軍隊集體演練武當太極拳留下的歌譜,詞曰:“太極真傳出武當,功夫全在辨柔剛,若能得其真妙訣,強國強民亦自強。”此外每一年或兩年,不定期的舉辦國術擂台大賽。這一時期名家輩出,如李景林、宋書銘、王薌齋、孫祿堂、杜心武等等,他們馳騁武壇,活躍異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傳統武術又一次得到新的發展機遇。1952年,國家體委把武術列為推廣項目,在全國各地開展了許多次傳統武術表演比賽,連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武術都得到了展示。那時還有一些中央首長直接向一些著名武術家學練太極拳和氣功,北戴河還專門建有氣功療養院……然而令人可惜的是,這些僅是武術史中極為短暫的輝煌片段。由於戰亂和極左思潮的干擾,中華傳統武術便又遭受新的風暴橫掃……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唐豪把持中央國術館的壟斷性輿論陣地,二個《少林武當考》,從歷史淵源上把少林武術與武當武術全部否定,隨意從人群中拉個醜婆娘,就說“這就是x x武術的親娘”;此後日軍入侵,戰亂頻仍,傳統武術在被扭曲的狀況下又陷入離亂。建國後,隨著“左”的路線擴大化和階級鬥爭的升級,傳統武術與其它傳統文化一樣,大都被當作“封資修”的東西,上“綱”上“線”予以批判,許多武林門派和一些身懷武功絕技的武林人物,從此背上了沉重的罪名,只得忍痛割愛,與武術決裂。優秀的傳統武術如武當少林、南拳北腿、八卦形意、峨嵋、陳、楊、趙堡太極等均被壓制。只有極少數所處環境非常特殊的武術傳人,才會秘密傳承一些有限的武功。另一方面,在“批判地繼承”口號下,傳統武術被加以改造,創編了舞蹈加體操的規定套路(如長拳、簡化大極拳24式、大極刀、槍、棍以及拳擊加摔跤加踢腿的散打),把武術的傳統優秀本質特點丟掉了,把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丟掉了,內在的“精、神、氣、力、功”特點沒有了,傳統武術被閹割得面目全非。這種嚴重脫離傳統武術本質內涵的異化武術(或稱“操化武術”),不但成為體育院校武術的必修課、武術的參賽項目和武術的發展與研究方向,同時又把這種模式全盤推向社會。盡管在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後的二十多年來,這種武術不再可能獨霸天下,但這種在官本時代產生的怪胎,至今仍然占據在傳統武術不可望其項背的地位上,以“中國武術”的名義,堂而皇之地走進各種武術錦標賽,走進全運會、亞運會,繼而還要大咧咧地走進奧運賽場。
之三 閹割利用上的蛻變
對武術的糟踏利用歷史上可以追溯很遠,奴隸社會時,奴隸主為了取樂,讓奴隸互相搏鬥,致搏鬥雙方非死即傷。而近代最有名的要屬慈禧的無恥行徑,先是利用義和團殺洋人,企圖換回清王朝頹運,失敗後又大肆捕殺“拳匪”。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心目標轉向了經濟建設,全面改革開放,撥亂反正。傳統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開始受到青睞。特別是在《少林》、《武當》電影影響下,一時間,不但全國掀起了武術熱,世界也對“中國功夫”刮目相看。傳統武術由此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但恰在其時,體育的“金牌觀念”、“武術唱戲’觀念開始占據一些體育官員和政府官方的思維,成為築造政績的有效借用手段,傳統武術被異化為“金牌”的奴隸,“經濟”的附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也花了大力氣,從上到下成立武術挖整組織,挖了幾年,雖說還有許多武術門派的好東西未被挖出來,但總算有了一個階段性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大都被束之高閣,沒有人去研究,沒有人去整理,沒有人去推廣普及。有些地方挖整的成果,後來再度散失。官方與官方所辦的院校依然把異化的武術當作唯一工作重點,抓教學、抓競賽、抓金牌、抓政績、抓職稱、抓票子。即使一些地方有了傳統武術的品牌,也往往成為當地政要的工具,總想一夜之間把其變成搖錢樹。他們紛紛把地方武術和地方武術名家、拳師拿來當磚頭當木料,為經貿唱戲搭台。武術盛會一年一年地大操大辦,熱鬧非凡。結果是,官員出了政績,武術一文不名。他們很不願意為武術發展花一分錢,連怎樣發展武術自身都不願想一想,甚至連什麼是武術都搞不懂。如此之為,良知何在?而此時此際,一些江湖騙子卻牢牢盯上了傳統武術這塊肥肉,他們對武術或足不懂,或是一知半解,但卻會運用不正當手段,取得合法的身份,借著地方保護主義的勢力,建立各種名目的武館、武校、武院和武術中心之類,又在各有關刊物上漫無邊際地做牛皮廣告,讓一些無知的、獵奇的、急功急利的、或對傳統武術充滿無限向往的社會青年受騙上當。大批社會青年只要進了這些武館武校,功夫學不到一點,錢卻被他們掏光。還有些江湖浪人,或學了三腳貓功夫,或了解了皮毛,使自封“大師”,到處招搖撞騙;更有所謂的專家學者,靠著武術混得名利地位,拿著官俸,整日裡沉迷於拳擊加摔跤中,或不停地叫喊,改造傳統武術,“發展”武術。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糟踏傳統武術的惡劣現像,在全國各地居然能形成大氣候。形成了當今中華武林的主體風景!
在一些官員拿傳統武術“搭台”,一些騙子們對傳統武術“拆台”的鬧劇中,一些真正的武術傳人,卻因不會吹牛、不擅宣傳自己,只得被當作花瓶用。偶有一二知名拳師傳人,在國內外闖出了名氣,闖出了市場,闖出了效益,也往往靠著三分運氣,絕非大勢使然,更非官員賜予!
唉!如此等等,不能不讓人痛心一問:中國傳統武術的悲哀之路還要走多遠,走多久……
1 則留言:
您好,
我們是DrinkaZine!我們一向有留意您的blog,很冒昧地在此留言,請原諒我們的唐突。
不知道你聽過DrinkaZine否?香港有一間愛做夢的公司,做了一支叫DrinkaZine的飲料,夢想推動全人創意,所以開放包裝給消費者發佈他們的個人創作。
DrinkaZine將在9月份推出新產品,如果能夠在上市前連同紀念品專遞一支給您品嘗批評,我們會覺得萬分榮幸。可惜電子郵件還沒發展到可以郵寄實物,希望您給我們一個機會,給我們一個郵遞地址!
Could you give us a try?如有興趣可email回覆我們 - blogger@drinkazine.com﹗
Cheers,
DrinkaZin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