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11, 2014

日本人思想中的劍道即教育,也是始於藩校殘影之教育模式理念




華人社會,習日本武道者不稀,而且好將一套華人武術門派武館之傳統觀念置入其中,那往往出現不少誤解和誤會,其實中間是極有文化差異的。
 

日本人沒有師兄弟姊妹和什麼師叔伯觀念的,大家都一律是門人,而門人中再有分是否老師的內傳弟子或者依程度予以身份的師範,教師和助教。師範是已經獲得等於免許皆傳能自立門戶的弟子,其一切系統俱有傳書印證。師範家不同宗家本家,上一代的師範家有時比這一代的新宗家的本家,可能功夫會更好更具實力,但永遠不會潛越取代本家宗家地位。只是二戰後不少流派的宗家成亡本家被毀,形成戰後該流的剩下來師範或門人在重整流派延續時,選出宗家,亦有出現流散各地者出現鬧雙胞情況。 

而現代的劍道亦隨社會起改變,昔日一間一間道場便是一間劍館,館長傳授本身流派劍術再教授現代化的竹刀競技劍道。逐著時代,逐漸出現單一教授現代化的竹刀競技劍道的劍道館,館長便如一脈絡劍道人的宗家,再擴散便再出現不同名稱的劍道館了。再其後因為全劍連統領日本劍道段位簽發,各傳統劍道館傳承功能便失去,那便只消以昔日藩校模式來維持營運,藩校乃昔古代藩國旗下教授乞漢學和設立有習武術的地方 (日本人所有習武地方不論大小皆喚「道場」),任何有意習武者都要全面文武學習準備。現代劍道場有類似藩校,則館長如校長,下面委很多名任教師、助教等來指導,而所有習者身份皆是學生。而學生並不是人人皆是館長弟子,而教師、助教都不是學生的什麼師父,亦不是什麼師兄弟姊妹,一律只是「門人」。而近代因出現全劍連高段者組成的劍道俱樂部模式也影響了劍館的影響力。而俱樂部則以「先生」來稱呼教授者了。 

而日本人稱師匠的,則你已經是該位老師級人物之應定內弟子身份了,是雙方應定不是單方面學生一廂情願。胡亂使用師匠名稱便是有點蒙混心態了。 

故一切什麼那套師兄弟姊妹和什麼師叔伯、大師兄之叫法旨不是日本劍道和武道中的文化。那是華人社會的一套觀念而矣。 

所謂日本人思想中的劍道即教育,也是始於藩校殘影之教育模式理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