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SW2rEptE7qEJweeoDUrSXK2sy4IpiMe3FkpjG7gJB6ZQ1HA_7R58olrh48Puo00DM42DBw_UoGjsqmac4Mt4hT9OXK5xB8ftHsXUf13TV6rWCN7xbcT8uKI_AG11hwv4flkdAxQ/s200/whhj04180022.jpg)
琉球刀,清乾隆,長99 cm。清宮舊藏。
刀鞘髹黑漆,刀柄鐵質,外纏黃色絛帶,護手部黑漆處髹金黃色櫻花及鳳紋。刀柄處拴羊皮條簽,上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墨書:「乾隆二十二年琉球國恭進黑漆鞘腰刀一具。」 乾隆二十二年為1757年。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7li1o2rB7LQziEHewUV7lg4V1Gx4zi4o_00mSY3jM-Ci4g-Xz12UGghO7S59DYjuSGk0GFJou8rkPz00xbxjgu54TOfi6iZEbPnFHvAVM9ERowmobz6EDYkKdVbIb4K7ErWDueQ/s200/whhj04180020.jpg)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清乾隆,長100cm,最寬處9cm。清宮舊藏。
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絛,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像。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訖,清宮造辦處共造禦用刀、劍各30把,此為「地」字號劍中的第一把。此種刀劍,主要為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其工藝精良,裝飾華美,是寶劍中之上品。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u9yKbR4wEcwzEX9x1PdMKOMdQxG8tD21O4ofqrJ9zBVPOEbjFJRHID-3_2sNZBhxqE9FVuoQVmj2cZzqsJkzVV-oCO_GJQ_5Vkuq_wUpJbI1Pfs52Cm8czr1d6gHFqrU52AJZAQ/s200/whhj04180023.jpg)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通長94cm,青玉柄12.5cm,重18兩。
此刀護手為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內有四條可活動的奔龍,青玉柄,木質蒙金桃皮鞘。腰刀屬於冷兵器,其設計獨特,造型莊重,紋飾美觀,製作精細,不僅繼承了我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而且也反映了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製作冷兵器最高技術水平。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諭令內務府造辦處設計製作禦用刀、劍各三十把。此種腰刀,主要為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
原圖文出自(可看更多): 清朝皇帝的十大禦用盔甲與兵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