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1973-1989年住船街,住在南固臺對落鏡輝臺再對落,那是上山堅尼地道再上寶雲道黃昏晚上跑步時,都見南固臺有人居住,不同單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圍枱食飯在收衫,何來鬼屋之說,但昔年我們無手機無上網什麼也不知,莫非我地見到既係影像,所謂殘影,即係鬼?怪不得成日班住客穿著較舊款,老男人穿有唐裝,有女穿對襟衣,似五十年代。甘係鬼都好生活化,好平和歡樂景像呢!比現在的香港生活開心自由自在。
而說那區恐佈屋,昔有同濟中學丟空後校舍,我住船街時依然有學生的,全都係頑皮男女讀書唔好,無學校收,唯有進同濟,我班表弟和我都差點就讀,幸好有船街利瑪竇書院和尚寺男校收取,此校乃武林勝地,出不少紅打星,我記得有 黃元申,連訓導主任都可以手刀劈裂累木黑板來震攝班武痴頑皮男生,空手道黑溝攜帶人馬,日日都有天台食物部旁空地比武切磋,但又從來無叫白車,真有品!
旁另一山岡上的,到後期空置聖路琦書院校舍,就堅好多了,一打風,風吹到門窗BANG BANG聲,又回風聲似鬼叫甘,又孤伶伶在山上,有時晚上傳來女聲唱歌,都幾令人心寒!
--------------------------------------
圖來自: 舊時香港·
【鬼屋傳說】南固臺拾遺:戰後根本沒空置 仍是杜家大宅 https://www.facebook.com/oldhkstory/photos/a.620183984675650/5525373464156653
作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灣仔南固臺,「活化」方案仍未有定案。這座百年紅磚大宅過去的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而無論互聯網文章、乃至紙媒報道,往往都會引述同一條資料——南固臺曾被日本軍政府徵用為慰安所貴賓廳,戰後空置淪為「鬼屋」。但其中,「慰安所」之說固然暫未有實質佐證,而舊刊物一則不起眼的消息,更透露出重要線索:南固臺戰後不僅沒空置,且已故屋主杜澤文(一寫杜澤民)家眷一直居於此,直到至少一九五九年...... 照片攝於二零一四年,隨著合和船街項目動工,原來的樓梯街景觀已大改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