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13, 2009
探索何以古人強調劍禪一味
昔日武者那潛心修禪,精於靜坐,但除了那些什麼參透生死的言論外,多數人都說是心性的安住,卻似乎沒有什麼更實際性撰文留下來,反而留下一些充滿武禪悟證的論文或禪句,例如「不動智神妙錄」和很多劍術流派皆以「月」比喻心,亦暗示劍術心法之奧義。
可要知道昔日拿刀槍,無論日常問題或上陣大戰,皆面對真實的無常生死,一次死不了便能活下來,但一日配著兵器一日都難免面對死亡。這個可比今日社會的武術家的心靈修煉上更血淋淋更赤裸裸,恐懼性更大。言則他們都去參禪便有一定幫助,但幫在那一方面呢,沒有特別明示。
近日購得一書「內經‧呼吸養生」,當中看出一點關於靜坐的啟示。靜坐在很多範疇上都有使用,氣功、內家拳、參禪、密宗修行、道家修煉、瑜伽、基督徒靈修......等都有靜坐之法門,有叫穴位,有叫丹田,有叫輪,有叫脈,但最後都是想進入「定」,人安靜下來,呼吸放慢,在很多書籍中都提及這時間的腦電波便出現alpha波,是8-13赫茲之腦波。嬰兒就是採用alpha波模態運作,這個道家中有叫「胎息」。至於成人,科學家測知,是前額全呈現以快速的beta (β) 波,但放鬆、平靜、專注時,成人便出現alpha波。
那修行者就是修這個,如何去鞏固這個腦波,當眼前一切緊張恐懼時,能保持能能發動alpha波,則你便不是一般武者了。覺者、悟者、便是意思了解去保持alpha波,是一動「氣」狀態,但有時身一動心,氣會不見,「內經‧呼吸養生」書謂:「丹田能守得好,在清醒狀態就能同時擁有alpha波和beta (β) 波,亦稱混元氣,行住坐臥都會被較寬頻譜所罩,就是武術氣功基礎。」
這個可能是比較具體的描述關於武者之需要,就是發動alpha波,而靜坐就是氣和能量之充電行為,那亦如印度瑜珈強調打通七個身體的輪(神經叢),在頭頂保持氣感。這「氣」束之描述根本萬家歸一。所以回說日本戰國時代古書〈甲陽軍鑑〉中謂"在危時頓悟極境‧矇矓月夜"的描述,應該以實質來演繹便是指腦波在alpha波和beta (β) 波,便跟只有beta (β) 波,這充滿緊張和壓力的腦波者有別,故此武士能功成身退不受傷,他只能以昔日流行之禪機的角度來表達。至於他懼怕時,把心一定的描述,就是強化其alpha波,使身心進入狀態。這個可跟禪宗高人之禪定可以保持在日常生活中,那他便是在「不動心」。
劍道家、劍術家跟禪定或透過禪坐所相連的微妙,可能就是這個氣機感,苦練而不去了解這個前人大智慧,那可能到最後便是白練了,而且更重要一點,這大有可能便昔日是退隱武者修習「長壽劍」之鎖匙。當劍不再拿來殺的時候,強身養生便更重視這身體的「氣機」。
.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