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05, 2009
出招前要有足夠的耐心!
這幾天來,心中一直想起那個 柳生新陰流 流傳下來的著名故事。
「昔日 柳生宗矩 何以在 一次 德川家康 面前跟一挑戰者以木刀比試,對手說自己勝,但 柳生 謂他實際已敗,挑戰者不服,再打,一切同模樣,當然更不服。此時 柳生 求 德川家康 准予以真劍比試,亦警告挑戰者會有傷歿之危險,挑戰者已經火氣攻心,只求在將軍面前證明自己實力,一口應允。二人真劍對決,柳生 勝......。」故事大意如此,至於 柳生斬中對手什麼部位,和中劍者下場,我則記不起來了。
何以一記此老故事,因為在下閱 <不動智神妙錄> 後,另更加上同系劍館遠方同門講出 館長先生曾經留下的一句話: 「出招前要有足夠的耐心!」一種朦朧感悟,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其實劍道中之所謂「攻」,可能不含殺氣騰騰,反而應該外示安儀,呆若木雞。攻只是指逐漸進入能被對手斬殺到但亦能斬殺到對手的危險間距,沒有大勇猛心,怕輸(死)者根本難安然漸進,眼利神定,但當然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同樣有一定修為功夫而同樣在漸漸攻入,進入能斬人亦被人斬到的間距,此電光火石間,誰耐不住出招,必敗。因為對方以性命迫進就是等待這一剎那,其忍耐著危險什至死亡的感覺,心無住地,便能本能一擊至勝,但耐心可是不簡單的,必須拋棄一切著與失,而成就此場對決不敗。
假如兩人都能忍耐至終極,則真劍下就是俱亡,能有知者便應該互收手,否則亦不分高下之雙死發生。好比玩亡命直路鬥車,一直線上兩車對飆,越來越接近,誰能忍耐到最後一刻不扭馱,便是勝,但這個耐心內過程可不易受。如果兩車手皆能耐心至最後,最後便互撞車,雙傷或雙死,浪費了生命!
言則能到達此種能能耐的「心」和「身」,劍者必已經體驗過千回萬回稽古和「型」的訓練,否則不能在 石火之機 中娴熟出劍。所謂 先先之先、先之先、後之先 俱是一個過程,是累積出終極出劍前必須有一定耐心洞悉的修習過程,「先」並不是心法。所以 <不動智神妙錄> 有謂「心無所住,亦無欲搶先機而反擊之意,無有少法,是心所住,入彼劍所及之距......」 這就是劍者拋開一切漸漸進入那個電光火石間距。
今天劍道注重步向西方那套現代公平競賽化,反而前人心血心法俱難以在取分模式下示現,其實你打我我擊你的取「一本」打法亦只是過一個程,如果一味注重過程中之勝喜敗嗔,再況且今乃竹劍,無傷無死,劍者亦放心狂飆下,發揮致爽,這便會有如挑戰 柳生宗矩 的劍者,木刀矣矣,真劍便是兩回事。這點心理值得我輩現代劍道習者應認真理解,否則只看重一場對打時你中我中,這只是擊劍遊戲再不能說是劍道上「心」之修行。扭回這個俗成,評審也要有認知,評審判定亦是間接令今天劍道失去真劍感的主因。
<不動智神妙錄> 最後一段云:世間無常,生死如電,行者自重。這應該才是去習劍道所需要的真正體悟,令任何強或弱體魄者,得到劍道中最重要的人生智慧好處,受用終生。
人生際遇得意者好失意者好,命運好者或命運不好者,都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覺悟,誰解:「明日朝陽東方起,便是紫花淍零時。」能解者(劍道人)便應該更謙虛更參透生死成敗,待人接物處世做到一定的冷靜、細緻耐心,真武士之道也。
.
引延閱讀:
澤庵禪師《不動智神妙錄》
照片來源:澳門劍道連盟討論區
後記: 詳話原本: 「 出招前要有足夠的耐心! 否則便是cheap(廉價)劍道 」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