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05, 2010

(轉貼) 金牌戰略的哀歌

金牌戰略的哀歌

二十五年前我和北島等幾位青年作家去過法國。這次舊地重遊,是一位遠嫁法國廿年的作家朋友盛情邀請,她叫劉西鴻,六十後的深圳作家,八十年代中期她一鳴驚人,初登文壇就獲全國小說大獎,正值風華正茂,她的芳心被法國俊男俘獲,出閣佳期剛好在六四之前。我為她感到慶幸,隨後我自己也離開那塊傷心之地了。
劉西鴻和法國夫婿有三個兒女,個個能文能武,都酷愛擊劍,大女兒曾連續三年挺進全國少年冠軍賽前八名。法國是擊劍運動之翹楚,京奧時我在香港看電視直播,是我有生以來所看的第一場完整的擊劍比賽,中國小伙子仲滿連續擊敗法國名將,最終奪冠,在場邊七情上面的中國佩劍總教練就是法國人。

這次從西鴻那裏知道,這位名教頭叫克里斯蒂安.鮑爾,二○○六年受聘為中國隊教練,中方並不是請他來推廣、普及、提高中國擊劍運動,合同規定他必須培養出一個奧運金牌尖子選手。鮑爾覺得不難,出自他門下的法國意大利世界級好手不知凡幾。到了北京,他發現擊劍訓練大廳美輪美奐,全世界也找不到如此高級的訓練場館,有十二條擊劍道,恒溫空調,高科技的強身儀器。隨後他卻發現,中國學擊劍者鳳毛麟角,連看過擊劍的都不多。中國自從八十年代初欒菊杰拿過女子花劍金牌,再也沒有得過冠軍。

鮑爾還有更奇怪的發現,他手下二十多名中國隊員沒有一個喜歡這項運動,他們大多由其他項目轉行而來,譬如雅典奧運銀牌得主譚雪,鮑爾評介她係「目前世界最好的佩劍運動員」,但她原是練三級跳遠出身,被認為沒有前途,才轉學擊劍。另一個仲滿亦復如是,身高一米九的他先學田徑後學籃球,都是被「淘汰」到擊劍隊的。鮑爾了解到,他們當中好些人根本就厭惡擊劍!

鮑爾上任第一項決定就是讓隊員放半個月假,這令國家體育總局不解和不悅,鮑爾卻說,中國擊劍隊員長期接受超強度的訓練,個個渾身瘀傷,這在喜愛並從中獲得快樂的法國運動員是完全不能想像的。鮑爾清除掉的是厭惡和痛苦,灌輸給中國人的是熱愛和愉悅。北京奧運由譚雪領軍的佩劍女隊,僅以四十四比四十五惜敗於烏克蘭隊,屈居第二;幸有仲滿華山論劍,橫掃千軍,勇摘金牌。按合同規定鮑爾已功德圓滿,但他沒有接受中方的續約挽留,掛冠而去,轉赴俄羅斯任教去了。俄國的薪酬和訓練場館比中國優越嗎?不可能。但鮑爾愛的是擊劍運動,不是愛金牌,而中國體育發展的價值取向剛好相反,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羅斯才是這項運動的沃土。

對於中國的舉國體制和金牌戰略,鮑爾有多深的了解姑且不論,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會因為鮑爾離去而有所省悟和改變,它永遠要強國不要強民,要多多益善的金牌,而不是身心強健的現代國民暨公民。


孔捷生

生果日報網上版 - 2010-08-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