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25, 2012

國民教育與劍道,道可道,非常道

2012年11月7日 AM730日報特寫
 
 

劍道與國民教育 ‧千絲萬縷的一段歷史關連
「在二戰結束,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盟軍司令部以「超國家思想和軍國主義所鼓舞利用,被視為軍事訓練的一環」為理由,命令劍道、柔道、弓道及薙刀等各種武道全部自學校體育的教材中完全刪除,同時一般人士的武道活動亦全面禁止……」這段歷史記載在不少劍道書藉中。在1950年後劍道逐漸回復活動直至現在。 

留意到那段「超國家思想和軍國主義所鼓舞利用」記述嗎?那就是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掌政時代的洗腦國民教育,武道成為教材工具之一。自古用來作個人修煉上的劍道,當時淪為國家劍道,一切修心養性都被拋諸腦後。 

研討日本劍道和最近香港那套被受爭議的國民教育是挺有意思的,但了解日本劍道的香港人不多,所以在反對那部份有洗腦之嫌的愛國教材部份,反對者不懂得舉出這段例證,其實日本劍道的中心思想則最有代表性,而且如雙刃劍,可渡可殺。
 

「動機」和「人性」 成就出「超國家思想」
有見不少身邊曾受良好教育者,對最近香港那套國民教育都有一論點,就是愛國教育是應該的,我們的下一代需要國民教育,在道德和公民意識上有所増強,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產生認同是絕對有裨益社會的云云。而反對的一方的論據則近期已經觸目皆是,大家必有所了解所聞,在此不再贅言。 

劍道在日本是孩童可以修習的,不少日本父母都會送子女往劍道場,交予劍道老師調教,因為劍道講求紀律性、服從性、專注力和強調「忠、孝、禮、義、信」,是含一套源自遠古東方社會的價值觀。所以不少孩子都透過劍道獲得一種在今天社會和學校都缺乏了的另類教育。既然劍道對孩子教育上如此好,或者對青少年培養到勇氣和主動守禮克己等好處,那又何以昔年成為「超國家思想和軍國主義所鼓舞利用」的教材呢?這是極有趣和啟發性的一個題目,亦可以令覺得愛國教育是應該執行的香港人去深入思考當中的迷思。 

「動機」和「人性」,可能是當年劍道淪落成為國家劍道的兩大重點,動機就是有一套有目的去利用紀律性、服從性和忠,這些有若軍隊中的培訓,再加上教師是忠誠愛國者,則一種以我武維揚,超國家皇民的思想便會向孩子和青少年灌輸,當一天國家需要他們,絕對是光榮的和效忠天皇的時候。人性是跟大流的,如魚群朝同一方向而游,當整個國家都濃罩在一種狂熱亢奮氣氛時,一股強大但充滿危險的力量便會形成,逆者無立足之地,到時一切道德公義都以國家利益做大前題,黑亦可以描繪成白,錯誤的亦可自圓成為正確,這就是加入軸心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沒有人敢提出質疑,有的必被整治和被捕。這是一段日本近代發生的歷史,只是人類好向前看,遺忘不少值得記下的事。
 

一劍興國 亦可喪邦
劍道是一種個人修煉,是值得留傳的修心養性的武道文化,正如愛國家也是正面的一種思想,一旦失去中庸之道,失去反思,那劍道和愛國都可以扭曲本義,成為民族主義者工具。所以什麼教材都只是死物,是必須看運用教材的目的和動機了。
 
「一劍興國」拿來描述日本是沒錯的,這一劍就是一個武士思想體系,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維新成功而中國維新失敗,不是中國多了個慈禧太后,而是中國只有文人推動維新,武者只出現大刀黃五,反觀日本幕末志士的名單,人人皆出身自劍道館,當時江戶四大道場做就了一批文武兼備的劍士,影響了日本幕末至維新這段時空,雖然很血腥亦不少劍士赴義,但就是一股武勇加上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者精神,這批手中持劍的志士,改寫了日本的國運。


 
拔刀齋 緋村劍心 尊王攘夷
香港人熟悉的動漫《浪客劍心》,故事主角拔刀齋 緋村劍心,就是那個時代的劍士,人物原形就是幕末四大斬人(刺客)之一,尊王攘夷派的河上彥齋。
 
所謂政治鬥爭,其實沒有什麼國界之別,同樣是極度荒謬的東西,所謂理念都只是一種利用熱血者或以血腥味道來吸引蒼蠅聚集之手段,去美其名完成一件又一件的政治目的上的執行方向來剷除異己。當時幕府向外開放港口,跟洋人通商之行為,引起了尊王攘夷者不滿,使倒幕者有了大主題理念而展開舞台,幕府一方招攬浪人來權充維穩之士,「新撰組」便是如此開始。尊王派、保幕派便展開血腥之暗殺行動,一個又一個人物的人頭落地。最後亦發展至兩派內之極端者與保守者兩幫出現互相暗殺,這段幕未風雲是劍客最後的以刀飲血時代,但最後死者矣矣,一記 「大政奉還」,保王一派得天下,但卻沒有去攘夷,卻是進入日本全盤西化開始。 

有了鎗炮的新政府利用劍客或斬人者後,終於下禁刀令使所有劍客再無配劍,這實在是一段武士歷史的笑話,是利用與反利用的髒兮兮政治。所謂幕未斬人者,只是烈者狂飆一番的時代而已,最終淪為工具,有人覺悟,有人一死以抗,有人甘心做一把刀(工具),根本開始至終都沒有黑白,只有一灘又一灘的血污留下後人的記錄中。 

斬人者之一 河上彥齋,在赴刑場前告以天下同志的語話是 :「鍋之提把,乃曲而有益於人。此彥齋者,誓死而不曲,筆直而為用。諸君切記,莫倣彥齋。」言畢放聲大笑。彥齋 就是堅持尊王攘夷,昔日誓於神明,約於同志,同盟生死與共,不相違背。時至尊王派新政府攘夷方針已經改變,江戶易名東京,招攬外國使節至皇居,大坂港開。彥齋 不遵從政府,謂諸多同志殉難盟下,時至今日,豈有惜生苟活,背約改志之理......。河上 彥齋,最終以企圖不易之陰謀 (莫須有罪名) 被處斬。這是血的覺悟,所謂忠君委實何價,亦很大諷刺。
 

男兒忠君為國家‧ 攘夷侵略鄰國來幹嗎?
彥齋若泉下有知必再放聲大笑,那就是後來日本強大至向東亞各國侵略也是延續了那套「尊王攘夷」,推人民上戰場為天皇賣命,軍國主義者精心炮製了一場發動全國的國民教育,再注入尚武精神和國家神道,那一切都美化成回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浪漫武者征服天下精神,成為一場為了解放東亞,驅趕殖民主義西方列強(就是攘夷)的義舉,侵略都成為向天皇效忠的聖戰。 

何以大多數日本國民不會醒覺呢,當國家民族這類大光環罩下來,愛國教育如火如荼進利時,那無論教師、學生、社會人、武道家等都通通已經被成功洗腦,最終吞下兩顆原子彈猛藥令天皇重回凡人思想甦醒過來,但已經做成一場世界性酷劫。地圖上一個如此細少版圖的國家,竟然可發出如此大的能量,故「一劍興國」豈能小覤。
 

道可道‧非常道
回說今天日本年輕一代太「宅」太「毒」了,政府文部省只好重新將劍道、弓道和柔道安排回學校成必修科,再不是課餘興趣小組,那意味日本人依然識貨,依然知道一劍興國的教育模式是能強化國民心智和體質的上佳教育,只要動機和目的純正,那尚武文化是今天世代需要的東西,因為眼見豈止日本,連我們的下一代真是體質和心智都極缺乏培訓,而且更需要皓然正氣的精神培育。 

但武道教師的身份和人格不容輕視,他們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分分鐘影響到孩子和修習者,但只要沒有一個「高牆」在支配控制著教師,則人性是會物以類聚的,什麼價值觀的人自然會聚合,否則聚久必散。 

劍道家的「劍」和一劍興國的「劍」,都不是輕易拔出鞘的,隨便出鞘便會誤國害人,此劍只是人性中的一度「禮、義、廉、恥」之門,是一柄「心劍」,鎮壓約束人性中的魔性,潛越了便是一個可怕的人或者國度,記得「君子國」都可以反轉展示惡魔的一面的故事嗎? 

寫了這麼多,最終只想提出,忠君愛國一類東西不能隨便拿出來教化下一代,最重要是教育下一代正確價值觀和威武不能屈之志。寫下這篇劍道教育和國民教育兩者本質上的同異,再加上日本的經歷啟示,那大家還執著在香港搞那套有「高牆」在支配控制的國民教育嗎?同「劍」兩邊刃一樣,一刃能興國,一刃能亡國,倒不如一切隨緣聚散吧。香港的孩子不是需要這套愛國家對國旗感動的國民教育,他/她需要的是「德、智、體、群、美」的全面平衡教育,否則只會出現人格不平衡的社會下一代,那「禮、義、廉、恥」之門亦約束不住了,這個地方、國家和民族都會歿亡,更不消說是否良好公民一類言論了! 

「練而不用」是我日本劍道先生晚年留給門人很重要的一招兵法 (1),希望此文能給予對下一代香港人依然懷有期待和愛護的社會賢達看到,同聲去要求特區政府諸官人積積德,撤銷國民教育科,收回各校之53萬元來辦好學校內之體育課,教出精精神神一臉陽光的孩子,不要以誇耀老師派發的那條紅色領巾為榮,那便足夠矣!
                                                                                                              

 

附上一篇日本文學家 芥川龍之介(1892-1927)的語錄

【小孩】

軍人像小孩,喜歡擺出英雄的姿態,喜歡所謂的光榮,這是不待贅言的。例如祟尚機械化的訓練,顯耀動物性的勇氣,這些現象,只有在小學校園裡,才會看到。外如視殺戮為常事等等,更與小孩「有志一同」。還有酷似小孩的地方,例如只要在喇叭或軍歌鼓舞下,他們不問為何而戰,卻已欣然迎向敵人。

因此,軍人所誇耀的東西,必然跟小孩的玩具相類似,像鎧甲鐵片上緋色皮條,以及鍬形的頭盔等等,這些都殊非成年人所能接受。還有勳章─我覺得不可思議,軍人分明沒有喝醉酒,因為何竟吊著勳章,大搖大擺走在世人面前呢?
 

(1) 日本古稱劍法作兵法或平法

 
 
草草一刀   撰寫於2012年9月27日 
 
 
 
 
 
落陽 吉田拓郎 中日字幕↓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