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8, 2012

小柳ルミ子 (小柳 留美子)

不能不認識的日本秋田美人級歌手,最可惜晚年敗在整容,何必去整呢!

在此致意重溫她一些歌

青澀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RwN5S4XRCPs

年輕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UEzNOf-F9pI

開始走紅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5q4MbSLZ9YQ

紫紅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imbNEod1K9A

美人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vMd7MwWQvSg

成熟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dZz7NoiF6M0

中年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jMlBdOMFYcM

後中年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http://youtu.be/FE_TapIW8QQ

晚年的小柳ルミ子http://youtu.be/Ch7pzVPU1aA


最懷念是這時代的小柳ルミ子
 

 

星期四, 12月 27, 2012

不可忘形

轉貼二則故事

大刀王五有一則小故事,年輕時在人前演練刀術,舞得興起開始展示高難技術。他父親在一旁潑過一盆冷水,王五覺得很丟面子,他父親告訴他,功夫要是真的過硬(高手能讓自己隨時有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氣平和,旁邊有人潑水過來早就該觀察到了,這盆水就不會落到身上。王五父親警告他如果這不是一盆水而是刀呢?小命不保了。
故事可能虛構,但道理很對。亢奮會忽略根本,武者大忌。


 另一則是真故事,舊時代有位名伶,他兒子在臺上演得興起就多翻了一個筋斗,半只腳踩到舞臺邊緣,好在功底扎實穩住了,臺下一片喝彩。
但到了后臺,被他父親連打了幾個耳光 ,
訓示: 「不可忘形」


劍道在歷史裏的象徵意義非常豐富,但一旦理性沉睡,心魔生焉 (全新修訂)


  電影《玫瑰的名字》有另譯《魔宮傳奇》


下乃節錄 紀曉風 FACEBOOK上↑一篇《特稿:玫瑰的名字--紫衣姥姥 

【《玫瑰的名字》是寫給知識分子看,而又包裝成偵探故事 的哲理小說。520頁長的內容,結合《聖經》的分析、中世紀文學研究理論和符號學的隱喻。連環殺人事件由精於推理的方濟會修士威廉和弟子阿德索負責調查, 從而帶出埃可想寫的主題:知識的傳播與掩蓋、對待真理的態度、教廷關於清貧的論戰,以及那些挾「正義之名」為所欲為、壓迫異己的「權威人士」。借古諷今, 六個世紀以前的恐怖社會:言論審查、盲從狂熱、傳統抗拒科學的衝擊,以及政治陰謀和陷阱──今天依然處處可見。  

這個發生在中世紀意大利修道院的故事,由 辛康納利飾演的主角威廉修士,是中世紀的福爾摩斯,他重視理性和經驗,尊重自然和人性。他代表文藝復興早期的人文主義知識分子,厭惡那些以保護「真理之名」而不擇手段卑鄙不絕的人。 電影中,修道院內居住的修士因遵循一些扭曲的規條,身體或靈性在不知不覺間變得醜陋,以至失去了人性。 

西班牙畫家戈雅說得好,「理性沉睡,心魔生焉」,沒有理性法治的世界,就因一個修道院的領導認定喜悅和歡笑是妖魔的化身,而他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於是,為「捍衞他的真理」,摧毀別人全變得「合理合法」。  

修道院如是,整個教廷也如是。教宗掌握教義信理,為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以殘酷手段懲罰異見分子。刑罰包括沒收全部財產、鞭笞、監禁、終身監禁及火刑。電影中,宗教裁判所進行異端審判,以「惡」揚「真」,不分青紅皂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玫瑰的名字》最後一句﹕「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 nomina nuda tenemus (昔日的玫瑰只存在於它的名字之中)」,令人深深傷感。玫瑰在歷史裏的象徵意義非常豐富,在今天卻不外是漂亮的空洞名義,而消失的意義只存在對過去美麗的 憧憬中。……”】
 

 ***************************************************** 
 

強推上文,因為俺在文字中亦看到劍道,古和今那批所謂持劍衛道者和組織的扭曲行為。
 
 借用文中西班牙畫家戈雅說得好那段改寫:「理性沉睡,心魔生焉」,沒有理性法治的大前題下,就因一個組織的領導認定什麼人的行為便是挑戰傳統尊卑的化身或不合正統身份,而組織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於是,為「捍衞組織利益的真理」,摧毀別人完全變得「合理合法」。 
 
 『《玫瑰的名字》最後一句﹕「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 nomina nuda tenemus (昔日的玫瑰只存在於它的名字之中)」,令人深深傷感。玫瑰在歷史裏的象徵意義非常豐富,在今天卻不外是漂亮的空洞名義,而消失的意義只存在對過去美麗的 憧憬中。』俺能寫成「劍道在歷史裏的象徵意義非常豐富,在今天卻不外是智、仁勇、等空洞名義,而消失的意義只存在對過去的正義憧憬中。」 
 
所謂各國各地劍道連盟、協會或總會如是,整個國際劍道組織也如是。組織掌權者掌握段位頒發,為維護段位證書的正統性,以手段懲罰異見分子,根本不是愛護劍道人的理念,交劍知愛、心正劍正、平常心、一期一會.......等等,是如此去設諸多欄柵、身份來阻別人升段和阻人參加選手權比賽的嗎? 是一切談錢談利益分配和防具買賣專利的嗎?

近代日本劍道國際化推廣後,不少劍道組織和劍道俱樂部以「惡」揚「真」,部份地方國家不分青紅皂白和無自檢自己自私求財行為存在之尖銳問題引至大分裂和分裂中再分裂,那互相指責何患無辭? 

現在最大問題 KENDO 劍道地區便是中國大陸,市場最大下亦令各方皆在利益上埋沒了理性,埋沒了多少有天份好手不能代表中國去一戰。那班持劍奪權逐利劍道人,還能大言劍道修行而不慚嗎?

一切皆因果,握手中劍時宜反思…….



草草一刀
2012聖誕後撰






星期三, 12月 26, 2012

陰流 一些資料補充


上泉信綱 曾隨一老師 愛州移香齋 習其所創之"陰流",愛州移香齋 生前有記載曾遠航前往明國(中國明朝)地方,對他的清楚記載資料不多,有說他與熊野海盜有關。使《陰流》來龍去脈什神秘。全名 愛州移香齋久忠36歲稱在日向九州的宮崎鵜戶鳥岩屋稱有神示悟出深奧劍術始創《陰流》,嫡子愛州小七郎承繼。

陰流亦有寫 影流,因同音字,其後之上泉信綱一脈亦有寫新影流新陰流,故陰與影實同一系譜。

劍聖 上泉信綱 本身亦有習神道流劍術,再習陰流,其隨曾教四大弟子, 最廣被後人知悉是最後的弟子 柳生宗嚴,柳生家其後便是柳生新陰流一脈開始。

另一位被當時譽「東柳生、西丸目」的,指的就是上泉信綱的另一位跟隨弟子 丸目長惠,亦名 丸目藏人助,他就是後立 新影大捨流的祖師,後名大捨流,這套戰陣太刀一直400年留傳在日本九州熊本之昔日相良藩地方,現依然有十三代老宗家在世。

另一位跟隨 上泉信綱 最長是其侄子 疋田文五郎,精通槍及劍術,後傳是"疋田流槍術"和"疋田流薙刀術",和新陰流劍術,亦稱疋田陰流”, 是細緻之素肌(不穿盔甲)劍法,熊本有一百年劍道館乃劍術正傳宗家,散於各地的資料和門人亦依然存在

所以研究 戚繼光 必須了解這段400多年日本陰流史,戚繼光 辛酉刀法原形活化石可以說存在陰流一系中找尋,不少吻合 戚繼光 描述
 
 
 
相關年表和史實資料http://kendo9.com/YILAU.htm
 
 
《陰(影)流之目錄圖》
 
 

馬尾 ─ 日本男性最愛看的女性髮形

早前聽到電台班DJ吹水節目,吹到日本男性最愛看的女性髮形,資料是"束馬尾",跟住狂吹造那什至台灣電影那些年中女主角的馬尾,什麼懷念清純什麼什麼,真係吹到呢~ 

 俺聽到腦海出現烏鴉,其實重點係日本人審美早在女性和服露出粉頸道盡,日人好那一截白嫩粉後頸項,亦視為最性感的地方,是其一種特殊審美文化。可能植根影響一代又一代日本男性。

 做DJ出糧都要有點良心,日常多D睇書充實一下自己,否則間接苦害聽眾品味和知識呢.....



星期五, 12月 21, 2012

劍道完備教材

誰說劍道無完備教材? 只是怪人不看書,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好書,只知那兩三本劍道雜誌.....

 
 
 
 
 
 
 
 
.
 
 
 
 

星期六, 12月 15, 2012

將來一旦發展劍術試合,長/短袋竹刀和內置感應器是可以研發之方向......


將來一旦發展劍術試合,/短袋竹刀和內置感應器是可以研發之方向......
 

科技加上傳統相信也是一項大膽嘗試,在youtube上韓國已經有人試用這種類似劍擊比賽的感應器加上甲和竹劍上。不過這項武術講求氣劍体一致。這樣子極其量只可以量度到""這三份一分吧。其餘 也是要人(審判)去量度。其次,套甲同劍都會貴咗呢。需知竹劍是消耗品,打得越密爆得越快。咁高科技的東西買咗唔捨得用。。。
 

氣劍体,正是系統,假如發展真正回到劍術試合,先在要回到基本開始,就是傳統劍道和古劍道一套基本訓練,那【形】、【大太刀】、【組太刀】、【迴SHI打】、【切返】、【攻擊技和對應技】、【掛稽古】、【互角掛稽古】、【竹刀試合】等全都必須浸淫,到到一定功力便能嘗試拿袋 刀來模擬真刀試合,這不是一下子扎往一味著心所謂模擬真刀試合。因為現代劍道是一套制定化之劍術基本功,比古流劍術先進了在防具上,但古流卻含技法招式法門,所以兩者都有牽引,不能因去研發模擬真刀試合而放棄了好的一套訓練。
 
氣劍體,其實就是布形候氣劍技體勢間合,根本是指功力。所以不少愛玩模擬真刀試合者都發揮不出腰胯和體勢不優美,其實只是沒有花精神在基本功。當代入以觀眾角度來看劍道,外行人很難了解和不易看,那不能吸引觀眾便淪為圈子運動。觀眾喜歡的是清楚的斬切來分高下,所以是可能研究古流劍術試合的空白空間或曰市場。
 
更者袋竹刀打擊力比竹刀更安全更分散了力度,對應防具可以選擇普通的便能安全保護,這類一套只1500-2000而已,當然有經濟能力者可以選擇更好更貴亦無妨,那唯一要研製放置袋竹刀內無線感應器,一受到一定設定擊力便發出訊號,但依舊要有審判員決定此打擊是有否斬切中身體,否則格擋之訊號不算是中一分,再引進RSW陳兄那套計分也許不錯。那一年一度古流劍術交流大會便能吸引大量觀眾,到時必有巨大影響性變化,又沒有影響傳統劍道發展,反而恢復了劍術此失伕之技藝。上乃俺一直思考已久之構思,路在人行,人心一聚便會有未來....:) 

補充一下竹刀其實不是需要太大力去揮打的,只是扭曲了日本劍道的習者在當成棒來狂擊,實大錯特錯,劍不是一味斬的,手中刀斬不能動的便易斬,對能動的敵人反而會切割式下刀,刺殺亦出現,斬反而不能常施展,尤其近代素肌劍術,被刀切割到手已經很大件事,分分鐘流血流死或殘廢。
 
昔日斬死人很大罪,刀法反而主力去傷人足夠。現代劍道真正打擊講究是”, 是死力狂擊大力打擊做不出來的,那是竹刀之部分物打清脆的斬擊。日本劍道習者皆知此重要一環,只是海外的地方之劍道習者不理解下以越大力越爽,那竹刀必破無疑。
 
 
 
 
 
 
 
 
 
.
 
.
 

星期三, 12月 12, 2012

Brain Storming、Open Office、Team Meeting對內向型的人是困擾.......

現在的Brain Storming、Open Office、Team Meeting對內向型是困擾,怎樣才能創造適合他們的環境?

轉貼 :           外向贏哂?



 

外向的人是成功的材料,內向的就是二等公民?
在一個父母要為孩子的寡言而道歉的年代,喜歡靜靜思考的、不善交際的和愛分析多於快速決定的,變成了異類。要避免被排斥,內向者只好帶著面具做人。忍受著在open office工作、無時無刻的team-meeting,和Inter-personal skill至上的環境。

每三個人,有一個內向

根據"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作者Susan Cain,世上每三人中,就有一個的性格是天生內向。
Cain指出,在社會推崇外向的風氣下,內向常被誤解成羞怯,這種觀念,就是窒礙內向的人向上發展的主因之一。
曾身為一位企業律師和談判顧問Susan Cain,本身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在書中為這個被忽略的群組發聲,指出內向的不少好處和智慧:
  1. 羅斯福總統夫人(Eleanor Roosevelt)、黑人民權運動的代表人物、聖雄甘地、達爾文,Apple創辦人之一的Steve Wozniak、HP的Dave Packard和林肯,都具內向的性格,但在適當的時候,他們就不會羞怯,站到前台,發揮才能。
  2. 作為領袖,內向者常會放手先讓下屬發揮創意,待主意成熟時才去蕪存菁,作下一步行動。反之,外向型就常傾向在初期加入意見,令好主意在萌芽階段遭到扼殺。
  3. 在宗教和哲學中,真理常在與自然獨處間發現,在荒野中的摩西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外向型比內向型優勝,這個現代的主流想法,據Cain理解,是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時開始形成。在由不同地方、階層匯集的城市中,處理人際關係,成為必要的一門學問,外向型,在這方面比內向型明顯佔優。

崇尚外向,Groupthink危機

Cain指出,過度崇尚外向思維有一個危機,她形容這是"New Groupthink"。當每個人都在沈醉在外向型領袖散發出的魅力時,下一個牛頓就可能為著得到認同,走到人群中Social,而蘋果就會跌在空地上。
Steve Wozniak曾向一群新進的發明家說:
我認識的發明家中,大部份都和我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們跟藝術家相似,他們愛獨自工作。雖然聽起來有點難以接受,我的建議是: 不要參加什麼團隊、委員會這些東西。
但大部份工作始終是需要團隊合作,如果現在的Brain Storming、Open Office、Team Meeting對內向型是困擾,怎樣才能創造適合他們的環境?

互聯網:內向救星

互聯網可能是內向人的救星,研究顯示,網上聯系有利於他們提升參與性,對比在面對面會議中,他們更能參與團體工作。
當年HP的一個習慣,可能對將來團隊融合帶來啟示:每天10點至2點,咖啡、餅食供應不絕,員工圍著餐車談天說地,然後就回到自己的Cubicle獨自工作。
這種做法,據曾在HP設計計算機的Wozniak來說,是促進合作的最理想安排。

 
**********************************
 




看來俺最討厭的東西終於有共鳴了。

一大組人一早在裝積極堆出虛偽的假面,討論一埋垃圾構思,如做秀給大門外的大老闆看其所謂"管理"技巧,這廿幾年香港就係陷入此無間地獄,不少內向型人員就係甘死掉,回家玩電腦上網去。

一起合作沒問題,最討厭係玩浪費時間的虛偽Brain Storming大會和日日無9離頭的Team Meeting.這根本是折騰,和扮忙碌......




 
 
 
劍道修行亦應該尚【獨】,今天的情況發展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
 
道場本義亦有別俱樂部性質,跟隨師匠亦有別劍技講習會,教練牌亦有別傳承........
 
一大堆現代搞出來並不能討好取代舊理念的思維, 何去何從???
 
.





 

星期一, 12月 10, 2012

【轉貼】《劍心》勢翻重看潮 但神谷活心流有門生嗎?

......有多少個能像劍心般,願意以飛天御劍流底子,活出神谷活心流,不能為而為之?
以劍心師傅比古清十郎名句作結:「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的伎倆,無論用多麼美妙的語言去掩飾它,事實就是事實。」


 



星期六, 12月 08, 2012

劍道人坐著手中無竹刀無所事事時那雙手…….


劍道人坐著手中無竹刀無所事事時那雙手…….


 

一直想寫卻一直忘記,那是劍道人坐著手中無竹刀無所事事時,或觀看演武和比賽時,很多時本能地將雙手交叉於胸前 (見下圖),尤其穿著上胴,那更舒服。
 

追求舒服,人之常情也,但觀一些昔日舊照片,發現不少劍道家卻去以雙拳至兩大腿胯旁和腰拔挺,顯示一種武士威嚴 (見下圖),這當然不及雙手交叉於胸前自然舒泰,但卻大增威儀。


俺有去嘗試,悟出這也許是一種改變形式的修行,因為很易一忘形便雙手交叉在胸前,那時時刻都放棄舒服去做出保持威儀的身姿,這真的就是【改】就是一個自我修煉。也許亦是昔日武士的一種警戒心,手依然近刀呢!

嘗試如此坐姿,一防雙手交叉於胸前的不自覺地増大了自我和沈溺舒泰中,二亦測試自己的改心能耐,也挺好玩。修煉本克己,這委實可能是不錯的細微收拾入門功夫。

合聽的便一試無傷大雅,不合聽便當怪談一篇吧! 一笑~


「改革開放」此名詞就是來自曾經犯錯和不開放。


「改革開放」此名詞就是來自曾經犯錯和不開放。
更者「改革開放」的社會情況只是一個正常世界價值觀,
並不是中共的一項什麼壯舉,
人類根本就是要天賦予自由開放的生活,
只是有弄權者一味想去控制人的自由和開放生活。
不能令人相信一個獲文學獎的得主,
會說出歌頌「改革開放」在全世界人前誇耀中共,
那莫言當一直享有自由和開放生活的人類是什麼呢? 傻的嗎?
 
 
 

臭...都能以金錢解決


星期四, 12月 06, 2012

跟那些自持運動反應快又無視刀刃者稽古時

跟那些自持運動反應快又無視刀刃者稽古時,似乎現今時代最佳是將對手手中竹刀打掉最能論輸贏吧, 尤其是在一個有不少扭曲地懷功利比賽價值觀和誤解了劍道的"所謂劍道人"的場所.
 
橫豎穿了防具不會死傷,那此法最好,竹刀在人在,竹刀掉=人亡,最直接沒話說。
 
再講多亦無謂,否則便是無防具袋竹刀試合分高下
 
 

佛法如斯, 何況劍道

競賽劍道是運動,是日逐將"日本傳統劍道"運動化的後果,精神雖存但卻流於機巧,失去智慧和武道本義。

 那將"日本傳統劍道"當成武道的,終於會跟日漸式微的古劍術再度溶合,形成一套傳統劍道,或者古流劍道,這是大有可能的預言。

 看中國的所謂武術最終都不能取代各門各派的傳承功夫,國術並未亡,依然不少洋人懂得去拜師。
引申看日本傳統劍道,不一定會被競賽運動劍道都滅。最後大家都自認劍道正宗時,必然會出現分別名稱。

 佛法如斯, 何況劍道


劍道應該如此試合的,不應該到高段才如此打法

劍道應該如此試合的,
不應該到高段才如此打法,


 什麼東西初學都是向最高的模仿學習,
斷不會如現代競技劍道般比賽時和低段者以一種打法面貌出現,
而高段劍道家們試合時又示現另一套真劍精神打法和面貌,
最要命此套打法放在競技劍道時是會被運動型劍手打敗取到分的。

這算是一種【精神分裂】嗎?
 
喜愛劍道的人終必無言.....


 


競赛剑道不重视剑刃无视锋利感,
八段演武重视刀刃看竹刀如真刀。


.

 

星期三, 12月 05, 2012

《金閣寺》一書亦警告世人母愛和戀母之美與傷害,禁色之哲學。豈止將最美的去銷毀,根本是一場罪惡以火滅之,心火也。越自卑的人其心火越大,控制不了便燒已燒人,誤盡生命。
 
 
引延閱讀: 火燒金閣寺
 
.

星期二, 12月 04, 2012

劍術 本義是終生不必須拔真刀一戰的深層精神延續探索


人有人格,劍手有劍格。
劍道稽古只看出擊中或注重擊中否或怕被擊中,
不會了解「格」。

 

只有比賽試合時不能被對手擊中。
地稽古和段審查卻最著重第一刀,
其後也不是不能被對手擊中,
但整體卻要求強大端正的氣魄和劍格。
高手顯示其格,真刀勝負全在第一刀,
扭閃縮頭求取一分或避開一本便是邪念,
那便等於出賣了自己的劍格的行為。 
不少華裔劍道人誤解了此點關鍵性劍道修煉要訣。
日本的所謂俱樂部和學校劍道社團都因為功利心
陷入競爭中忘記了修煉本義,
那真劍精神只在維持修煉本義的傳統道場中流傳下來。
 


劍術  本義是終生不必須拔真刀一戰,
但苦練一生就是防範要拔刀一戰的一天。
劍道   是不斷透過穿著防具的模擬對戰,
在千萬回稽古、試合中修煉,
生生死死,勝勝負負,
就是訓練出一股能真刀一戰的氣派。
所謂人格育成便是稽古時
堂堂正正去勝,堂堂正正去敗,
懷此心者,真劍士也。
誤解了,扭曲了
則何來大言「心正劍正」和「憑劍修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