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0, 2007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回明月之參悟

許鞍華導演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完場看到落寞的姨媽坐在東北市集中賣地攤,嚴寒下食著大饅頭和冷菜,令人抽了一口涼氣。許導演真是似在拍”女人五十”,我不敢想像導演下一部拍會否是 ─ 姨丈,即是”男人五十”。本片手法十法精狠不留餘地將人生本苦和無常赤裸裸給觀眾展示,對人生的無奈完全不作反駁,作為人身應該悟自身的渺小和不足道。

電影中沒有一個人物是沒有人生之苦在折騰著,腳有毛病的外甥、強媬時被毀了容少女、痴呆的外婆和東北老爸、兒時被媽媽拋棄的女兒、老來以貓伴日的上海老婦、孤獨又在下崗的姨媽,小女兒病死的外省打工女人,唯一似乎沒有什苦的便是周潤發飾演的角式,但他的背景和家人呢,關子可能在這裡,亦可能是一個故事。這樣的都市小人物,你我身邊比比皆是。引申就算富人或大人物亦同樣被不為外人知的苦折騰,只外表風光令人羡慕而已。

但苦中有求之不得苦,亦有至親間之苦業。年輕任性的你想擺脫,自覺非池中物,必須狠心往外闖,這可以叫追尋理想,是繁華背後的動力,吸盡你追求理想的勁頭後,時代開始遺棄你,理想實是一場夢,亦佛家謂之妄想,但人生本來就是如是,我們一起來共”業”一番。

回說【明月】,我覺得導演並不是表達”床前明月低頭念故鄉”此簡單意念,她是以明月喻佛性亦人的自性,有禪意的一個參悟。

第二回明月出現令將出國的外甥醒來,同時剛跟男友分手的表姐亦因明月醒過來,兩人就坐在窗外陽台,冬夜寒冷雪國中並坐看眼前明月,兩個年青的人心中都實在莫名悸動,自身的前途和荳芽戀和身邊的變化都令年青人不安,就是這種不安育成妄想,便會去追尋自已的夢,天上圓圓的明月就是象徵她們純真的心她們的夢。她們感受到明月,但浮躁未領悟明月,感受是她們本身的本性(佛性)。可能久石讓 的音樂吧,這段很有那些日本卡通的人物向著夜空一輪明月的夢幻情懷味道 (這電影音樂其實很像日本影片〈花火〉,整體上不及〈男人四十〉)。

第一回明月則就是姨媽人生最落泊的時刻,病床上濛瀧間被明月照醒,明月當空,銀色的月光灑落床舖和臉龐,令人彷彿置身於另一天地中。姨媽參悟到把全付精神擲在自身的妄想中,到頭來明月沒有離棄她,天地乃佛之意,今姨媽年輕不再終看到實相,正是禪語中的「誰家無明月清風」,姨媽領悟到回到女兒丈夫身邊才是她要做的……。

這種深夜獨觀明月的如夢如幻景象,人生不會有多少次,筆者有機緣巧遇兩回,一是馬爾代夫之攝人心魄夜月,另一是”江南萬家燈火滅,唯我窗前獨賞雪中月” 在揚州一寒夜被月光照醒之異樣經歷。如你未明白我所意,則可能日後的人生路上終會有如斯光景,到時你便會體會我所指,就算不講禪論佛性,喻感恩亦無不可。明月下是公平的,你苦人家亦在苦,人家傷害你其實你也在傷害人家。既然人生本苦,不如隨處作主,立處皆真。明月就是照觀自已的本心,見到本心則什麼不忿亦一搆掃而空,也許這就是姨媽的覺悟。

其實這兩個明月出現都是全片最觸感觀眾的段落,許導演亦達大師級的神來之筆,當下令人配服,因以前只有日本電影才會出現這種禪意念,華人導演作品比較稀有。

吹了一大堆,其實我全片中最感動的一組鏡頭是那組 周潤發 披褸離去的背影,昔年MARK哥雄風酋在,但面上我們的英雄亦年華漸老,我覺得心中有點蒼涼,在銀幕上呆看著 潘知常 心中忿忿的一步步重步離去。


5 則留言:

匿名 說...

其實「兩輪明月」沒有特定的意思,許導也說交由觀眾自行想像,至於觀眾看什麼而聯想什麼,則是因人而定的感應,但我比較有興趣是早前的《落葉歸根》和《姨媽》有著現代化的中國所產生的弱勢社群,當中所呈現的不只是人民實況還有社會笑中有淚的悲涼。謝謝你的分享囉~~~ q^0^p

匿名 說...

那些東北的棟樓在全中國各地都有不少,在富裕的外國來看根本如破樓一樣,但這些真正是億萬中國人所謂的家,外牆殘破,又沒有維修,真不知道如果忍受,但住在內的居民卻習以為常,很多不一定是窮民,物資什麼都有,自己房子內亦有裝修,就是不理棟樓外觀。中國人難道髒慣了,視若無睹。

文武不岐 說...

是外牆是公家, 所以才視若無睹…是中國人自私的問題!

匿名 說...

hihi!你的文章已被排期連結到《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http://www.hkifflink.net/2007/03/27/977/,由於稿擠,要大約明天下午才會刊出,謝謝。

makuranososhi 說...

好!看了這麼多篇連結,唯是這一篇境界開闊,穿透情節看到了背後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