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這兩段傳說中的刀,有美術製作成份,不同上兩刀真實存在。
星期一, 1月 31, 2011
星期六, 1月 29, 2011
甲骨文中“武”最初的字形
星期五, 1月 28, 2011
星期三, 1月 26, 2011
星期二, 1月 25, 2011
世相往往如此荒謬 , 左右不分!
星期一, 1月 24, 2011
星期五, 1月 21, 2011
星期三, 1月 19, 2011
星期二, 1月 18, 2011
星期一, 1月 17, 2011
星期六, 1月 15, 2011
突尼斯( Tunisia)全國青年用facebook串連示威,突破新聞封鎖
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main.php?iss_id=20110115&sec_id=15335&art_id=14872334
突尼斯人民力量勝利 總統流亡國外
北非國家突尼斯( Tunisia)示威者前天(周四)不理宵禁令上街抗議,警察開槍射殺 13名示威者,仍無法壓住民眾怒火,獨裁總統阿里( Zine El Abidine Ben Ali)承諾政治改革和不尋求連任,也無法安撫民眾,終於在昨天宣佈解散政府,提前大選並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其後他更離開國家,由總理蓋努希( Mohamed Ghannouchi)暫代職務,令人民力量再次勝利。
昨天有幾十名示威者在首都集會喊口號,瞬即吸引 8,000人參加,連律師和護士也響應,遊行到內政部外向遭警察射殺的 66名烈士致敬,並高呼「不要阿里,繼續起義」、「內政部是恐怖主義部門」等口號。警方施放催淚彈驅趕眾人,也解決不了,最後阿里宣佈解散政府,半年內舉行大選。阿里其後再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將宵禁令擴展至全國,禁止公眾聚集。機場消息人士指,軍隊已開入突尼斯國際機場,接管機場,關閉領空。
總理蓋努希其後在電視發表講話,指阿里暫無法履行職務,由他暫代總統,電視台報道阿里經已出國。
當地獨立報章編輯姆拉德指:「這是一次充滿希望的示威,人民要求更多自由,以及向掠奪國家財產的家族追究責任。」執政 23年的阿里,任內打壓反對派,審查互聯網,沒料到上月一名大學生自焚,抗議在這失業率高企、物價高漲的獨裁管治下,年輕人根本沒前途可言,激發起全國青年用 facebook串連示威,突破新聞封鎖。
星期五, 1月 14, 2011
《忐忑》
[网络神曲]-简介
《忐忑》出自龚琳娜的丈夫,德国作曲家老锣之手,因为长年研究中国传统民乐,老锣甚至比真正的中国音乐人还要拿手。《忐忑》在网上被播放了不下10万次,是网友口中的第一网络"神曲"。虽然它的歌词只有"啊,哦,唉,呀......",但却因演唱者龚琳娜一收一缩的嘴型、滴溜溜转的眼神,被网友们形容为"学一万遍都学不会"。
星期四, 1月 13, 2011
(轉貼)一篇高手撰文「關於古人飲酒問題」
原文: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91202882
問這個問題反映許多人對古人的生活形式並不暸解,所以又要本人出來吹下水,老作一番來解說吧!其實在古代,不論是歐洲或是中國,人們飲酒是很普遍的事,就如現代人平日飲茶飲咖啡一樣,是生活必須的事,就不用特別帶個酒瓶四處去,才有得飲酒呀!
古人經常飲酒,就不是因為要享受求開心,而是生活必須!古人飲酒目的是解渴,因為以前飲水並不安全,主要是古人並沒有太多功夫與時間來煮開水渴,而會直接飲生水,即是從水井或河取了水就飲。而生水不一定衛生,不過煮開水既費時又不好渴,而且要放涼了才能渴,就等得來已渴死了。而且煮了的開水也不一定安全,因為以從前的衛生條件及飲食設備來說,白開水放涼了也能有細菌病毒,渴了一樣有機會拉肚子!拉肚子就弊死啦!因為中國發明紙張,也只是到漢代才有,不過那時還未大量生產,所以紙張珍貴,就不會用作廁紙,之後紙張普及,才有草紙可用。試想中華五千年文化,其實有三、四千年是沒有草紙用的,那時拉肚子,你說怎辦好?所以古代人飲酒,就是衛生文明的飲食方式,因為酒含酒精,酒精能殺菌,所以就算吃了不潔的食物,肚了出問題,也可灌幾碗酒下去,就可以為大腸消毒,保証好過保濟丸正露丸啦!所以東西方民族,在古代都有在吃東西時飲酒的習慣,就是因為保障食物安全,多於享受!不過中國人善忘,早就數典忘宗,甚至「認錯老豆拜錯山」,就沒了渴酒文化,渴茶渴可樂就有!這就不如歐洲人留得著傳統,到現時午餐晚餐,就是餐酒紅酒白酒渴過不停,這方面就西風壓東風了。
寫到這裡,看官自然想到,古人不論東方西方,都是餐餐渴酒的,雖然飲食衛生了,不過會產生許多酒徒酒痴,人人都飲醉了,社會不是大亂嗎?其實不然!因為以前人飲的酒,是酒精含量很少的淡酒。在中國來說,這些酒稱為「水酒」、「濁酒」,三國時的「一壺濁酒喜相逢」,指的就是這些酒了。其實古代釀酒技術簡單,釀的酒就不是現時的「二窩頭」、「雙蒸」、「茅台」酒了,就算古代的「五糧液」,也不是現今的「五糧液」。因為現今中國出的酒,都是以蒸餾方式來釀製的,就成為烈酒了,渴了自然醉,而且是大醉的醉,或者亂性,更影響健康,就不是太好的了。不過古代那有蒸餾法?所以古人釀的酒,都是用簡單的天然發酵方式來釀,即是將釀酒物煮熟加水來發酵,也有些釀法就連釀酒物都不煮,生的放入水來發酵,而發酵時間也很短,數天到十數天,之後就提出來飲用,所以這些酒酒精含量就很低。而按秦代的釀酒法,就會在釀酒物發酵成酒後,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來開淡酒精的含量。這些酒,說實點就可能連啤酒的酒精含量還比不上。所以古人許多都是千杯不醉,甚至一渴酒就十斤八斤,就以為古人很會渴酒,事實就不是古人海量,而是那時的酒,充其量是發酵過的水,渴水啦,又怎會醉!
至於中國古代何時有烈酒,就是蒸餾法傳入中國之後啦!相信是唐代因為絲路貿易,歐洲的烈酒傳入,就改變了中國人渴酒的習慣。蒸餾法就是將天然發酵了的酒液,用蒸餾方法再煮一次,那樣出來的酒液,酒精濃度就大增,而雙蒸就是蒸餾兩次的酒,而事實上有三蒸,不過蒸餾一次已是烈酒,再蒸餾多一次的雙蒸已很厲害的烈酒,三次蒸餾就可以相像那是多要命的烈酒!看水滸傳武松打老虎一節,就有「三碗不過江」的烈酒,只是武松不信邪,偏要來幾斤烈酒來嚐嚐,就可見武松那個時代,就不是流行烈酒的,所以武松老兄渴酒就幾斤幾斤的來,而不知烈酒的厲害,雖然最後他老兄沒著了道兒,不過他那種渴酒的方式,就是渴慣水酒的德性,而沒嚐過幾多烈酒,才妄顧烈酒的厲害亂來渴的故事。而事實上中國人在唐代才開始釀烈酒,到宋代還未普及烈酒,就相當合理了。
所以古代的人,就是家家戶戶都會釀水酒來渴,而且釀水酒簡單,不用甚麼釀酒設備也能釀,就會是四處都有這些水酒渴。而釀水酒,就很合乎環境需要及環保原則,而不是奸商將酒混水來圖利!因為釀水酒,就是甚麼穀物都用來釀酒,只要含澱粉質及糖份就可以了。因為糖份是轉化為酒精的主要原料,現時工業用的酒精,即是乙醇,也是由甘蔗提煉。而殼物雖然比其他食物農作物有較長的存放期,但總有變壞的時候,變壞了就沒經濟價值,農民也是光損失,最後可能民不聊生!所以將殼物變酒,就可以更長時間將農作物儲存,就有經濟效益。而且酒是古代很重要的商品,因為用途廣,酒在古代除了飲用外,還會用作清潔劑、消毒劑,因為酒精能殺菌,還會用作防腐劑,即是用酒來沈蛇虫鼠蟻的古法,就是國為酒精能使蛋白質固體化,就不易腐爛,以前流行的酒漬食品,就是將肉類沈在酒中,就可以儲存一段長時間,更可以不需再烹煮就能食用。所以以前酒就是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的必需品,家家戶戶必備,也就隨時可以隨手拿飲用啦!
而且做酒就很合乎環保,也能農產更有經濟效益!須知中國古代,華夏文化主要在黃河發源,亦即中國古代民族,是沿黃河聚居的,所以才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而黃河一帶,即是現今西北一帶,土地是黃土高原,加上黃河經常改道,灌溉困難,所以那時古人種的,就不是稻殼等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因為稻穀需要在黏土地種,而且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才能種稻米。而黃土高原是砂土地,水源不足,如何種稻米?近代在黃土平原勉強種稻米,結果只是嚴重地破壞水土,造成生態大災難!所以古代中國人的主要食糧就不是稻米,而是比稻米經濟價值更差的「稷」(音織)。稷現今只作雜糧,用作飼料,因為就算將稷煮熟,也難於消化,所以提供的營養有限,而且很難入口,所以現今中國就只有貧窮的地點,才仍將稷作主糧。不過中國以前確是以稷為主食,因為中國古文化就有拜「女蝸」,女蝸又名稷后。歷朝中國的諫官都愛對皇帝說「社稷為重」啦,又不會說「社稻/社殼為重」?!就可見古代中國人視「稷」是女蝸神祗賜的糧食,稷就代表農業生產!因為稷是一種耐旱的植物,不用經常灌溉也能生長,就很適合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不過稷種出來,就最好用來釀酒,既解渴又能飽肚,古人說「飲飽食醉」,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古代釀水酒的深層意思,就是將低經濟效益的雜糧,變成高經濟效益的農業商品!這也是在象牙塔中長大的看官們,不會體會到的中華民族堅強生存的生存民化!
不過時移世易,中華民族大都遷居兩河下游富庶的土地,在那兒大種稻穀,吃得好住得好,也就不再需要釀酒來攪活經濟,已夠豐衣足食。加上宋代以後,烈酒當道,但不是人人都如武松老兄可以灌滿烈酒後再今晚打老虎,所以中華民族都改為煮茶來解渴之餘,再添點附庸風雅,渴酒就成酒徒醉貓的專利。不過現今在大談中華民族堅毅之道時,卻連祖先如何在黃土高原逆境中創造甘泉玉液的文化也胡裡胡塗,就真是丟人現眼、笑死老外啦!烏乎哀哉!
星期三, 1月 12, 2011
評論不能冠詞謂危害
星期六, 1月 08, 2011
星期四, 1月 06, 2011
《挪威的森林》影評上必然很有爭議空間
電影不是拍給80後看的,對年輕一輩來講,有點太疏離的感覺,所以影評上必然很有爭議空間。而我卻看得很爽,我一早覺得《挪威的森林》交對 陳英雄......
這是一部表達在大時代失衡,青春苦惱、性愛和真愛的尋覓故事,就是向那個時代的一個致意,攝影師(李屏賓)、道具和場景搜尋,都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而且絕對忠於原著....
相關閱讀:
八月 02, 2008
《挪威的森林》交對 陳英雄
http://kendo1231.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html
村上春樹當然要跟陳英雄飲一瓶大吟釀
http://sake-katana.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10.html
引延閱讀:
挪威的命題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4379
迷失身體 – 挪威的森林
http://jacky.seezone.net/2011/01/10/3230/
寫給全港劍道家和劍道有段者的一篇撰文:「大家來了解、討論現在總會的行事模式」
一個發展了三十多年的協會,已經發展至有不少地區劍道場分別成立的時候,就不應該再以一套舊思維來執行會務。
首先,要明確協會乃總會身份,其只是一個行政架構,是管理各大小劍道場的一間機構,是註冊於「香港體育協會」旗下之體育總會組織,以註冊體育有限公司來營運。所以協會沒有需要如各劍道場般設館招生,這會形成不公開市場份量感覺,誤導了參加者,其心理上當協會之道場成員比較起其他屬會級劍道場,是高人一等,福利利益自然先佔優勢,是屬於「天子腳下」的心理。這種心態出現在學員心理上,已經不妥當,出現在總會的行政會員心裡也如此,便嚴重很多,絕對傷害到各劍道場之發展和長遠利益,必引發出大小問題一籮籮。
總會只是一間如辦事處或公司之組織,現在康文署早已經撥出朋香港體育大樓來予總會,做辦公室和開會議之所,更有資助予騁請員工來管理行政事務,因為所有總會執委並不是全職劍道人,這是現狀。
總會是執行和推廣,那所有招生都應該是撥發給予各地區劍道場的,自行不應該去以劍協道場名義來搞班,所有導師級,想有心推廣教授新人的,都宜自立門戶,開設地區或社團劍道場,形成更多屬會的型態, 至於大學學校社團有要求總會協辨劍道班的,總會都應該交予屬會去接手,不應該以總會身份去插手接辦,又循環回上述高低身份失衡現象。
想要自立門戶的指導級劍道高段,全宜自行辦地區或學校或社區劍道場,更可向康文署取社區體育會發展資助。至於劍道總會的設立道場只要公開予會員交流之道場,不應該設駐場教授新人或什麼教練身份之人員行走。此道場收入是參加出席者付款和總會管理。這點日本早已經執行,就是予一班高段者,又沒有依屬任何劍道場者,在一個總部設立之道場來稽古交流,但不會設班指導新人。
思維就是,「協會」不會是一個「劍道會」的角色,可以設有道場作交流訓練等使用,但絕不教授和培訓新手,這些交回或指派合資格者或地區劍道場去跟進的事。只有如此便形成公平市場局面,再沒有什麼「大婆、二奶俗稱」之劍道場會員不成文介定心理歪風。
會如此思考,便沒有可能以劍協女子或男子劍道部之名來執行一些行事,任何一位劍道老師或屬會長都不會樂意自己道場的得意男女門生,交予如此一個"總會「別部」"和其他教師來組合訓練。私心好,傳統好,尊嚴好,中間都很複雜地存在人性中,所以這個"總會「別部」"之男女子部是什麼都好,是存在跟屬會負責人利益上衝突的,亦正正因協會不走行政主導,卻走向以權執行一個"道場化總會",就是如上提到之相同的後遺症。
至於行政手段分配利益上,先講何謂「利益」,就是總會收到的資源如何能公平分予各劍道場負責人和學員參與。例如國際組織的講集班便不應該以劍協主場來搞,其他屬會要來報名便自行來的姿態,應該是劍協籌組,將參加者名額按各道場人口比例而分派,設立來參加者之最起碼段位要求,這才是「大器」「大度」,是總會之正確行事身段。
收到任何有關推廣招生的,亦是輪流分派或會議上議決,交那位負責人去跟進。減少了高段者中間之利益爭拗。更者要注意「利益輸送」這個環節,必須提防,觸犯了而不知導致,否則會出現刑事檢控,便會一身麻煩,所以行政必須不能兒戲和欠缺透明度。
「教練牌」乃一個劍道不能學習其他體育的方針,因為劍道一早訂定了國際公認段位制,況且搞教練牌搞出現嚴重利益問題被垢病的其他體育總會可不少,(風帆教練牌一年8000元 年年要續,這便很可怕了吧),所以搞劍道審判和教練法講習是德政,但一旦發證書誤導了行外人,又要控制續牌和收費,那便有大問題了。難道這又不是需要增加行政人手嗎?那說人手不足現狀又是什麼藉詞呢?是耐人尋味的。必須所有高段劍道家不可不發聲研討的,此舉侮辱了百年劍道段位制度,亦給予鄰近發展中地區一個極壞行為樣本。
香港本土排位比賽必須確立,選拔代表公平公開,完成展示透明度,服眾和令人心一向,否則去什麼比賽都是如三十年不改變那種思想。否則將來中國劍道發展起來,其遺材劍手便會轉來香港去取代表權,那些一心取金的大員便會更加遺忘了香港的劍手前途。現在十年,搞比賽越來越大,沖向亞洲,但本地的排位比賽呢?而且比賽安排上能更專業化騁請公關公司和司儀等改進,有嗎?土法煉鋼了這麼多年也應該現代化了吧!
還有「會員名冊」訂定,全來公開註冊一次和年年公佈會員名單。屬會和附屬會身份資格訂定,這些可不能還依30年前憲章來辦40多人執選票的手法,形成屬會無選舉票,高段者又無選擇票,但劍協只是初段的人卻有一票,這便是行事不公平,有控制選舉結果之嫌。會員註冊實乃一個體育會之傳統收入,何以不切徹實執行呢?
總會執行文化必須「寬容」,沒有什麼叫不可以批評或禁忌,什麼都可以商量,這就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進步文化體現,所謂「劍道和人格培育」這個大宗旨,沒有人不捧出來的,但身為掌管一個地區劍道的負責人、利政人員、執委和理事之職時,這點「無私」精神有存在心嗎?有的話就要拿出來,向扭曲了的行事說不!維護回真正劍道家的「一分(尊嚴)」。
本人撰此文,沒有要針對什麼人,亦不是叫什麼人下台,什麼改朝換代,切莫「想堆一邊」以國人的權力陰謀論來思考。只是覺得現劍協已經發展至很有組織似的層面,各位出力維護劍協的劍道家都幾十年來盡心盡力,已經搞出一定方向和成就,但就是在思維上不勇於向改革上行一步,步向行政透明度和提升中層行政劍道人,這是很需要面對的大關口,否則香港劍道只是依然多了幾百人玩的劍道,對所有資深者的裨益或利益都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和未來出路。
劃地自限,只看眼前,令劍道人口不升,升而分裂,絕不是劍道推廣之益,難道真的如電影必分黑、白武士,打生打死,持劍衛道,如此虜淺幼稚的嗎?本人不是白也不是黑,同樣各位香港劍道家亦不是......
草草一刀
2011年‧睦月(1月)
2011年‧睦月(1月)
劍道之「品位」
多談一下 品位...
端正,堂堂正正之"品",
上高段之身姿.
但是否比賽時又放棄了品位呢?
......但見 持田盛二先生比試雙方俱保持 品位....似真劍精神.
那今天的比賽又豈不能重新檢討這 品位,
真正劍道必備品位,
其實初段已經要注重.
是否審判觀點出了問題,忘記了品位,形成比賽歪身巧取閃避現狀.
其實, 品位 針對皓然之氣培育,就是面對真劍之大勇,
歪歪斜斜去巧取或巧避一分,只要不列有效有品位得分,無視之,
改回要求完美"一本殺"形式比賽,
那必令全體劍道人比賽時亦如升段般,重視身姿堂堂正正之品位,
重現完備打擊
很多時人受影響,和好勝支配,明知品位重要卻跟著閃歪,終於成為習慣.
其實 品位 引申到這名劍道人之行立坐臥,言談神態,待人接物,有否端品貴格。
體現在劍道便是有沒有氣魄,剛正不屈之人格.
所以劍道上之"人格育成"就是別於昔日劍術之"生死"理念,亦是劍道成為溶入現代社會"人倫"功能之重點.
勝負、比賽、段位.....俱是"過程",不是或不能或誤解成為"目的".
.
星期二, 1月 04, 2011
一段2010年5月 拍攝的 直心影流 竹刀稽古
下YOUTUBE乃一段2010年5月 拍攝的 直心影流 竹刀稽古,
很罕有的網絡流出,委實珍貴。而且是比較資深者之稽古,更具看頭。
常常有人問,昔日日本劍術發展出竹刀穿防具的時代是如何稽古?
坂本龍馬 時代的 劍道場 可能就是如此風景!
資料顯示現在使用 竹刀稽古 的古流,只知關東的幾個 :
北辰一刀流 玄武館,無刀流 ( 山岡鐵舟 ) 和 直心影流 (九州有存一脈),
其他地方便什少資料 留/流 存。 真希望有大得高人能公開一下資料。
資料顯示現在使用 竹刀稽古 的古流,只知關東的幾個 :
北辰一刀流 玄武館,無刀流 ( 山岡鐵舟 ) 和 直心影流 (九州有存一脈),
其他地方便什少資料 留/流 存。 真希望有大得高人能公開一下資料。
看罷之一些情況想討論:
手上竹刀是33明顯真刀長度, 什著重轉【構】,
今天劍道接近消失之 脇構 常現使用 ,一本打擊中即完,
交鍔可相當生死感地不似今天劍道華爾茲般交鍔,
就是極似真刀對決, 氣劍體 存在啊!
時代己已經不同,真的.....
但劍道理解和劍理上, 是否在原本重視品位的現代劍道中出了偏差,
在比賽和技方面一頭栽進去, 忘記了本義【品位】, 但又打不回昔日之實戰風景,令外行者觀眾看到一頭霧水, 內行者則指無真劍精神,如同競技 。
看到此段 竹刀稽古, 有點令人深思 !
引延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5Uh4diNQ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j42xJy9VM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EDqyYKKro
.
星期一, 1月 03, 2011
星期日, 1月 02, 2011
探討傳統劍道段位制度和現代體育教練認證的相沖問題
日本劍道,源自古流劍術,古流派只存有宗家,即是掌門人身份,一代一代手撰傳書和授予信物流傳,至於流派中獲「免許皆傳」資格者,亦能獨立發傳書,但不能是一派之宗家身份,此制度四五百年來,人人守傳。
現代劍道則以段位制度來做整個劍道道統之維護,昔日初段至十段,今是沒有再發九段告十段,亦沒有明確文獻道明此原因,箇中必有文章。現在初段至八段,中間定有年期間限,再六段至八段間有煉士、教士、範士封號,見字便了解其義,但十多年前曾有撰文在日文劍道雜誌中,要求取消封號,免令人對封號和段位產生混淆,但其後又不了了之。
在日本大學中學教劍道,可是一份專業優差,教師要等同文部省的體育教師,其學歷和劍道資歷段位都有一定要求,便形成有劍道教練之認證要求,這只針對學校中教劍道之老師。在社會中的傳統劍道場或劍道會則沒有這個在指導者資格上之認證要求,傳統劍道場依循館長制度,師範、教師和助教等執行館長任命制,如同一藩國,所以有個別助教只是二段未到,但館長當其內弟子便委以任命教習新門人,一切館長負責,這就是傳統的劍道場,維持而久。
至於社會劍道會則在指導者上以段位排輩,亦是執行已久之道場制度,段位制位上三和四段者屬於初級指導者身份,五和六段者是中級指導者身份,七和八段者是高級指導者身份,差不多就是助教、教師、師範三個身份,劍道修習者不可能對此不認識或不了解。
此文想探討的便是一些現代體育中的教練制度,似乎被一些日本以外劍道地區,一些屬於國際劍道連盟組織中成員國,其劍道總會引入之教練認證制度,工推廣上的藉口,所帶來對段位制度之相沖和令圈外人產生混淆。如下就是幾種例子:
‧一班只獲授予劍道五、六或七、八段者,和一班二段至四段,又擁有劍道教練認證資格者,那如何界定其教授資格高低呢?
‧另外一名劍道六段者和一位劍道六段,又有劍道教練認證者,那又誰是資深指導者呢?
‧再者一名劍道六段練士和一位劍道六段,又有劍道教練認證者,那又相當混亂了吧?
所以現代一套什麼都發認證的時代,原本是保障消費者的想法而產生的,圖習者有個心安和保證。但劍道一早已經訂定了嚴格之段位審查制度,此種再增加上劍道教練認證資格,是否有劃蛇添足之嫌,形成兩種身份相沖,間接侮辱了劍道段位和高段劍道家的身份。
這是會混亂整個傳統劍道段位的做法,似乎在剛起步或號稱國際化的地區,最好辦此種劍道教練認證,將一批未到日子的初段和二三段者推成認證教練,這是揠苗助長,並不可取。劍道是急不來的武術運動,沒有幾十年根本未足火侯出一名劍道家,故依守傳統比迎合市場更重要,也是維持劍道家尊嚴的行為。
切莫因應什麼什麼,以藉口來推毀嚴格之段位授予制度和侮辱了百年段位之尊嚴。
現代劍道教練認證,作為增長知識講習是可取的,但千萬不能發出教練證書來混淆了段位,這點各劍道總會必須施行前三思,否則遺禍無窮,影響整個劍道體制。
.
印 (抖) 腳雜談
俗語「人搖福薄,樹搖葉落」。
很多廣東人都曉隨口講出,可見那些坐下來印印腳者,自古都不獲好評。那什麼人好印腳呢,俺有如此觀察:
自我感覺良好 、自私、唯我、缺乏教養、目中無人、自視很高、出身卑微市井、超焦躁......等一類人都會在人前印腳。
俺曾遇在初次見面談正事的人,竟邊談邊在桌下印印腳,老實講多都浪費時間,此類人是什麼料子,已經現形。能信賴嗎,當然是不能!
看網路,醫學上還有因為不自主印(抖)腳影響睡眠的疾病——「腿不寧綜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原來印腳,可以成為大件事。
俺只知道,印腳者已經「自我」上極澎漲,是精於相人選官之 曾國藩 必看不上眼的動靜,並不是貴格。
國人和洋中印腳比例,大家心中有數,這算什麼怪象呢?
.
星期六, 1月 01, 2011
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劍道也便沒有靈魂了
閱畢中大校長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有感「劍道」(KENDO),謂劍道乃人格教育的傳統,實際亦要一參上文。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公平公正的觀念,都是劍道教育原則。
在創造人格和尊嚴、培養劍士之同時,劍道應保存和發揚其文化和核心價值。
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劍道也便沒有靈魂了。】
大膽來修寫,同道不妨共参之。
劍道場負責人和劍道愛好者,什麼國家都好,千萬不能只說只喜歡劍道而什麼也不聞不問,那遑論什麼精神、人格育成呢?
劍道人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2010.1.1元旦
【轉貼】中大校長沈祖堯「香港家書」全文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01/4/m071.html
(明報)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11:35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香港家書」慨嘆,社會重視大學排名,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他擔心教育的價值將湮沒。
沈祖堯在香港節目《香港家書》,發表今年第一封的「家書」。他說,全球大學教育正變得功利,推動學者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長此下去,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新一代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
以下是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麻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著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教育重視資訊與技能,而非追求真理和啟發創造力;學生的時間多用於記誦事實,而非反思批判既有的概念。泰戈爾 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人活的。」不懂得反思自省只會令人目標含糊,個人信念搖擺,最終迷失方向。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我相信透過通識(或博雅)教育的推動,讓年青人擴濶視野,鼓勵年青一代對思想和信仰抱持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世界才逐步走向開放和進步。
尼赫魯說過:「和平是不能分割的,自由亦然。現在,社會繁榮,以至自然災難也是一樣不能分割,因為這個世界已畛域難分,無法再區劃為互相隔離的部分。」我們比起以前更須認識和依靠素未謀面的人,這些人也要認識和依靠我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的、環境的、宗教的和政治的,都是牽涉全球的。我們漸漸明白,彼此都是世界公民。我們不但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面對的挑戰。世界各地大學應致力攜手,開展教學與研究的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令師生都深切感受到唇齒相依的關係,每個人或群體乃是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致力保護環境,善用能源,愛護生態,也是在履行自身對地球萬物應盡的責任。我們應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觀念,都是我們的教育原則。我認同在創造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大學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大學也便沒有靈魂了。
今天是二零一一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許下我的新年祝願:我將依據這些原則來培育學生,帶領大學邁向未來的歲月。達教授,當年您所教導的,我至今仍受用不盡。新的一年,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沈祖堯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即時新聞)
.
(明報)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11:35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香港家書」慨嘆,社會重視大學排名,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他擔心教育的價值將湮沒。
沈祖堯在香港節目《香港家書》,發表今年第一封的「家書」。他說,全球大學教育正變得功利,推動學者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長此下去,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新一代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
以下是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麻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著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教育重視資訊與技能,而非追求真理和啟發創造力;學生的時間多用於記誦事實,而非反思批判既有的概念。泰戈爾 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人活的。」不懂得反思自省只會令人目標含糊,個人信念搖擺,最終迷失方向。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我相信透過通識(或博雅)教育的推動,讓年青人擴濶視野,鼓勵年青一代對思想和信仰抱持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世界才逐步走向開放和進步。
尼赫魯說過:「和平是不能分割的,自由亦然。現在,社會繁榮,以至自然災難也是一樣不能分割,因為這個世界已畛域難分,無法再區劃為互相隔離的部分。」我們比起以前更須認識和依靠素未謀面的人,這些人也要認識和依靠我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的、環境的、宗教的和政治的,都是牽涉全球的。我們漸漸明白,彼此都是世界公民。我們不但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面對的挑戰。世界各地大學應致力攜手,開展教學與研究的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令師生都深切感受到唇齒相依的關係,每個人或群體乃是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致力保護環境,善用能源,愛護生態,也是在履行自身對地球萬物應盡的責任。我們應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觀念,都是我們的教育原則。我認同在創造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大學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大學也便沒有靈魂了。
今天是二零一一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許下我的新年祝願:我將依據這些原則來培育學生,帶領大學邁向未來的歲月。達教授,當年您所教導的,我至今仍受用不盡。新的一年,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沈祖堯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即時新聞)
.
訂閱:
文章 (Atom)